泰安道
1925年由济南道分置,属山东省。治所在泰安县 (今山东泰安市)。辖境相当今山东泰安、新泰、莱芜、肥城、东平、梁山等市县地。1925年废。
1925年由济南道分置,属山东省。治所在泰安县 (今山东泰安市)。辖境相当今山东泰安、新泰、莱芜、肥城、东平、梁山等市县地。1925年废。
在今四川南坪县西一百四十里。《隋书·地理志》 钳川县: “有钳川山。” 县以山为名。《元和志》 卷22钳川县: “钳川神祠去县西北十里。水、旱人祈请焉。”
战国韩地。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南十四里平高城村。《史记·赵世家》: 惠文王九年 (前290),“赵梁将,与齐合军攻韩,至鲁关下”。汉以后名鲁阳关。即“鲁阳关”。
即今江西兴国县西南三十里永丰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9:兴国县西南有永丰墟。
在今四川乐至县西。《方舆纪要》 卷71乐至县: 放生溪 “在县西十里。西流入简州界,注于雁水”。《清一统志·潼川府一》: 放生溪 “在乐至县西四十里。源出宝鼎山,西流入简州河”。
在今青海省青海湖中海心山上。《资治通鉴》:唐天宝七载(748),哥舒翰“筑城于青海中龙驹岛,谓之应龙城,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至德初陷于吐蕃。唐天宝七载(748年)筑,在今青海省青海湖龙驹岛海心山上。
又名货利习弥国、过利国。唐西域国名。都城在急多飓遮城(今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下游一带)。《新唐书·西域传》:火寻“居乌浒水之阳。……乃康居小王奥鞬城故地。其君治急多飓遮城。诸胡惟其国有车牛,商贾乘以行诸
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属镇东卫。治所即今福建长乐市东北梅花镇。清康熙三年(1664) 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福建省长乐市东北梅花镇。属镇东卫。清康熙三年(1664年)废。
即今贵州罗甸县西南罗苏乡。清爱必达《黔南识略》 卷3罗斛州判: “罗悃、床井、沟亭、逢亭、上隆、罗苏、赖石各亭,虽非膏壤,水旱皆可有收。”“罗苏” 系布依语音译,意为官府 (即亭目驻地) 下面的寨子。
即今广东梅县西南之畲江镇。清光绪 《嘉应州志》 卷4: 畲坑堡在 “城西南八十里。有畲坑墟汛,西界兴宁县”。
唐南诏中心区十赕之一。治所在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市北十里太和村一带)。辖境约当今云南大理市西洱河以北一片。《新唐书·南诏传》:“夷语山陂陀为和,故谓太和。”《元混一方舆胜览》:“赕,汉语府也。”大理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