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中
即今山西沁源县东南法中乡。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领导机关曾长期驻此。
即今山西沁源县东南法中乡。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领导机关曾长期驻此。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玛心县东境。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9塞外贡马番族:“住牧东提地方阿里克族,郡城南七里余里。”清道光后移驻大通河北,由西宁直接管理。道光初,一
即芜湖城。在今安徽芜湖市。《晋书·王敦传》:东晋永昌元年(322),“敦率众内向,至芜湖”。又《明帝纪》:太宁元年(323),“帝乘巴滇骏马微行,至于湖, 阴察敦营垒而出”。陆游《入蜀记》:“芜湖即于
又名五台、仓台。在今新疆巴楚县西南阿克萨克马热勒乡。《清一统志·叶尔羌》:阿克萨克玛拉尔台在“阿朗格尔台东北八十里”。
夏至春秋时国。为皋陶之后,偃姓。在今安徽六安市北十里城北乡。《左传》:文公五年(前622),“楚人灭六”。即此。或作录。夏封国偃姓。春秋时为楚所灭。在今安徽省六安市东北。《史记·夏本纪》:禹“封皋陶之
北魏置,属南梁郡。治所在今安徽肥东县境。后废。
1933年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改宁都县置,驻宁都县城谌家祠 (今江西宁都县)。为纪念红五团副团长、宁都起义领导人赵博生而命名。1934年10月废。旧县名。中央苏区江西省设。1933年1月由宁都县改名。以
即今山东肥城市西北十五里王瓜店镇,道通东平县。清光绪《肥城县乡土志》卷7:王瓜店“市面兴盛,商贾云集”。
明作巴朗。又称白浪木、巴朗宗、巴浪宗、巴纳木宗。即今西藏白朗县西北白郎学。“巴浪”为两姓名。传说13世纪著名喇嘛译师巴扎·尼玛扎巴和纳朗·多吉敦炯二人曾在此处一起念经,后以二人姓名首字为当地地名。清《
①北宋置,属宁陵县。在今河南宁陵县境。②北宋置,属汧阳县。即今陕西千阳县西北二十里新兴铺。③北宋置,属汉初县。在今四川武胜县西南。④即新兴盐场。清置镇,属盐城县。即今江苏盐城市西北新兴镇。⑤在今广西柳
清乾隆年间建旗,属黑龙江将军。其后驻地在阿拉坦额莫勒镇。据 《东三省纪略》卷5: 新巴尔虎 “昔日在外兴安岭北麓游牧,嘉庆间渐向南徙,遂成部落。因其言语与陈巴尔虎相通,故名巴尔虎。新编入旗,故曰新巴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