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城渠
在唐东都城北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东部。徐松 《唐两京城坊考》 卷5载: 泄城渠 “渠自含嘉仓城北,循城南流至宣仁门南,屈而东流经立德坊北,至东北隅绕其坊,屈而南流入漕渠”。
在唐东都城北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东部。徐松 《唐两京城坊考》 卷5载: 泄城渠 “渠自含嘉仓城北,循城南流至宣仁门南,屈而东流经立德坊北,至东北隅绕其坊,屈而南流入漕渠”。
即古龙尾水。在今陕西靖边县南。《清一统志·延安府一》:杏子河“在靖边县南三十里。源出总管塔,南流径牛头坡,又径杏子城西,入保安县(今志丹县)。至志丹县南合延水。延河支流。在陕西省北部。源于靖边县大路沟
唐长安三年(703)置,属岚州。治所即今山西岢岚县。《元和志》卷14岚谷县:“因岚谷为名。”神龙二年(706)废,开元十二年(724)复置岚谷县。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为岢岚军治。熙宁三年(107
明洪武十八年 (1385) 升兖州置,属山东省。治所在滋阳县 (今山东兖州市),辖境包括今山东平阴、阳谷、菏泽、曹县、单县、鱼台、微山、郯城、临沂、泗水等县市间地。清辖境缩小,包括今山东枣庄、滕州、邹
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南。《明史·地理志》会川卫: “南有塔甲渡巡检司。” 《方舆纪要》 卷74会川卫“松坪关” 条下: “ (黎溪) 驿东去七墩堡十五里,又八十里为塔甲渡巡司,又四十里为松坪关。”
①在今江苏盱眙县南三十里。北魏尝侨置鲁县于此。②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元和志》 卷6鲁山县:“鲁城,在县东北十七里,高齐置以御周。”③又作鲁陈。即柳城。在今新疆鄯善县西北鲁克沁镇。《明史·西域传·柳城
①在今河南沁阳市南。即广济河。其上源为济源市境之枋口水,经孟县、温县,至武陟县南入黄河。《新唐书· 崔弘礼传》: 长庆初,弘礼 “迁河阳节度使,治河内秦渠,溉田千顷,岁收八万斛”。②又名秦家渠。相传秦
在今福建古田县东。《方舆纪要》 卷96古田县: 摸天岭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纡回峻绝,南滨大江,由陆路趋延津者道出于此。石磴崎岖,最为艰险”。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无为军置,属河南行省。治所在无为县(今安徽无为县)。二十八年(1291)降为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无为军置。治今安徽省无为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巢湖市和无为、庐江等县
①东晋置,属郁林郡。治所当在今广西东北部柳江及红水河中游 一带。南朝宋属桂林郡。南齐以后废。②隋大业五年 (609) 置,属西海郡。治所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北青海湖西岸一带。隋末废。古县名。隋大业五年(6
清置,属榆次县。即今山西榆次市西北十八里鸣谦镇。《清一统志 · 太原府一》: 鸣谦驿“在榆次县北二十里,西去府城五十里。明景泰七年筑城周三里许,门三,池绕其外。本朝设驿丞,后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