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溪堡
即今湖南吉首市东南二十五里河溪镇。为沱江、高岩河二水会合之口。明属卢溪县,置河溪巡司。清属乾州厅。《清一统志·乾州厅》: 河溪巡司“嘉庆五年兼设都司驻此”。
即今湖南吉首市东南二十五里河溪镇。为沱江、高岩河二水会合之口。明属卢溪县,置河溪巡司。清属乾州厅。《清一统志·乾州厅》: 河溪巡司“嘉庆五年兼设都司驻此”。
一名东梁河。即今辽宁浑河支流太子河。《汉书·地理志》 辽东郡辽阳县:“大梁水西南至辽阳入辽。”《辽史·地理志》东京辽阳府:“东梁河自东山西流,与浑河合为小口,会辽河入海。又名太子河,亦曰大梁水。”即“
即今新疆哈密市西北七角井镇。清李德贻《北草地旅行记》:东盐池“四十里七角井。此为南北二路会合之总口。居民较多,约七八十家”。1929年置七角井设治局。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查浦之西。《晋书·温峤传》:东晋咸和三年(328),苏峻叛乱,陶侃、温峤入援,“侃屯查浦,峤屯沙门浦”。即此。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资治通鉴》:东晋咸和三年(328年),陶侃、
在今山西榆次市北。《资治通鉴》: 唐武德二年 (619),“刘武周引突厥之众,军于黄蛇岭”,即此。古山名。在今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北。唐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引突厥之众,军于黄蛇岭,兵锋甚盛。齐王
春秋晋地。在今山西沁县南。《左传》: 宣公十七年 (前592),“夏,会于断道,讨贰也,盟于卷楚”。春秋晋地。即“断道”。在今山西省沁县东南。《左传》宣公十七年(前592年):“会于断道,……盟于卷楚
北魏建,约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长川是北魏先世居地之一,位于石漠(今内蒙古兴和西)东北,濡源(今滦河源)之西,北魏前期诸帝常巡幸其地。《魏书·太宗纪》:泰常八年(423),“筑长城于长川之南,起自赤城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降安西府置,属甘肃省。治所即今甘肃安西县。辖境相当今甘肃玉门市以西地。1913年改为安西县。(1)蒙古至元元年(1264年)以西蕃十八族部置,约治今甘肃省临潭县附近,曾置十八
北魏明帝改东秦州置,治所在杏城镇(今陕西黄陵县西南十里)。辖境相当今陕西富县、甘泉、洛川、黄陵等县地。西魏改为敷州。北魏孝明帝以东秦州改名,治杏城(今陕西黄陵县西南)。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甘泉县以南、宜君
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方舆纪要》卷28宁国县:北姑山“在县南九十里。脉自天目山来,委蛇舒衍,忽然峭拔。有扬龙岩,深邃容百余人。下为泉流飞泻”。
辽世宗置,属显州。治所在长庆县(今辽宁义县东南大凌河东王民屯)。辖境相当今辽宁义县东南大凌河下游一带。金废为辽西镇。辽置,治长庆县(今辽宁义县东南王民屯)。金废为辽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