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朔三镇

河朔三镇

亦作河北三镇。唐天宝末安史之乱后,黄河以北魏博、成德、卢龙三个藩镇之合称。广德元年 (763) 平定史朝义,将三镇授安史降将。三镇辖境基本状况是: 魏博镇辖魏、博、贝、丘、澶、相六州,治所在魏州 (今河北大名县东北); 成德镇辖恒、赵、深、冀四州,治所在恒州 (治今河北正定县);卢龙镇辖幽、蓟、涿、营、平、檀、妫、瀛、莫九州,治所在幽州 (治今北京城西南隅)。三镇辖境包括北京市及河北大部、天津市海河以北地区。三镇节度使基本上是王朝辖境内的独立王国。安史之乱前,河朔为黄河流域经济文化发达地区; 乱后由于在武人长期统治之下,“暴刑暴赋,唯恤军戎” ( 《通典 ·职官》),社会经济文化遭受严重的破坏。《新唐书·史孝章传》: “大河之北号富强,然而挺乱取地,天下指河朔若夷狄然。”


又称河北三镇。指唐平定安史之乱后黄河以北的成德、魏博、卢龙三个藩镇。唐宝应元年(762年)至广德元年(763年)平定史朝义后,即以此三镇先后授安史降将。三镇辖境前后有变化:成德镇常辖恒、赵、深、冀四州,治恒州(今河北正定县);魏博镇常辖魏、博、贝、卫、澶、相六州,治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卢龙镇常辖幽、涿、营、蓟、平、檀、妫、瀛、莫九州,治幽州(即今北京城西南隅)。三镇辖区相当今北京市及河北省大部、天津市海河以北地区。三镇名为唐朝藩镇,实是独立王国。百余年间,在武人统治之下,使原本黄河流域经济、文化发达的河朔地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至“天下指河朔若夷狄然”。


猜你喜欢

  • 飞狐县

    隋仁寿元年(601)改广昌县置,属易州。治所即今河北涞源县。《元和志》卷14飞狐县:“因县北飞狐口为名也。”大业初属上谷郡, 隋末废。唐武德六年(623)复置,寄治易州遂城县(今徐水县西北),贞观五年

  • 上京

    ①即上都。京都的通称。东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于上京。”②京都名。(1)唐渤海国以王都忽汗城为上京龙泉府,在今黑龙江宁安市西南渤海镇(东京城)。《新唐书·渤海传》:“天宝末,钦茂徙

  • 黑岭

    ①即庆云山。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境索博日嘎苏木西北。《辽史·圣宗纪》: 太平九年 (1029)秋七月,“如黑岭”。圣宗耶律隆绪死后葬此。《方舆纪要》 卷18大宁卫: 庆云山 “在庆州东北。本名黑岭”。

  • 鹿寨村

    即今广西鹿寨县。《清史稿·地理志》 永福县: 西南 “鹿寨有汛。县丞驻鹿寨”。1952年于此设鹿寨县。

  • 官寨

    ①在今山西和顺县西北。《清一统志·辽州》: 官寨 “在榆社县北,接和顺县界。四面陡绝,惟一径可登。山巅平旷,可容数百人”。②在今缅甸北部糯千卡河 (即小江) 北侧的坝冈附近。清代属腾越州大塘隘土把总。

  • 北马集

    即今山东龙口市东南十四里北马镇。清同治《黄县志》有北马集。1984年设镇。

  • 毛洞

    在今贵州黎平县西。《明史·陈璘传》:“有吴国佐者, 洪州司特峒寨苗也。”万历二十九年(1601),“游击宋大斌攻破特峒,焚之。国佐逃天浦四十八寨,复入古州毛洞,追获之”。在今贵州省黎平县西。明万历二十

  • 黄榆谷

    在今辽宁建昌县境。《晋书·慕容宝载记》: 东晋隆安元年 (397),北魏军来伐,宝自蓟北趣龙城,“ (慕容) 会闻之弥惧,奔于广都黄榆谷”。即此。在今辽宁省建昌县境内。东晋隆安元年(397年),后燕慕

  • 桂林右卫

    明洪武八年 (1375) 置,属广西都司。治所在今广西桂林市。后废。

  • 高昌县

    ①西汉置,属千乘郡。治所在今山东博兴县西南五里。东汉省。《水经·济水注》: “济水又东北径高昌县故城西。案 《地理志》 千乘郡有高昌县,汉宣帝地节四年封董忠为侯国。”②东汉兴平元年 (194) 以庐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