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改野王县置,为怀州治。治所即今河南沁阳市。大业三年 (607) 为河内郡治。唐为怀州治。元为怀庆路治。明为怀庆府治。1913年改为沁阳县。
古旧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以野王县改名,治今河南省沁阳市。为怀州治。大业初为河内郡治。唐至金为怀州治。元为怀庆路治。明、清为怀庆府治。1913年废府,县改名沁阳县。以位于沁河之阳得名。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改野王县置,为怀州治。治所即今河南沁阳市。大业三年 (607) 为河内郡治。唐为怀州治。元为怀庆路治。明为怀庆府治。1913年改为沁阳县。
古旧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以野王县改名,治今河南省沁阳市。为怀州治。大业初为河内郡治。唐至金为怀州治。元为怀庆路治。明、清为怀庆府治。1913年废府,县改名沁阳县。以位于沁河之阳得名。
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北之御临河。《舆地纪胜》卷175重庆府:交龙溪“在(渝)州东北二百八十里,入岷江。溪侧有古木盘屈如交龙,故名”。《明史·地理志》 巴县:“东南有丹溪,东北有交龙溪,俱流入大江。”
在今宁夏中卫县西四十里黄河北岸。古名沙陀。元代称沙山。清乾隆间改名沙坡头。为腾格里沙漠在西北风作用下形成的连绵不断的移动沙山。现为自治区沙坡头风景名胜区。1956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沙坡头科
即今河北海兴县治。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盐山县图:东北有苏基镇。1965年于此设海兴县。在河北省海兴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09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苏基,人口2万。明永乐二年(
为晋文帝司马昭的陵墓。在今河南偃师市南潘屯、杜楼二村以北枕头山墓地。《晋书· 文帝纪》 载: 咸熙二年 (265),“秋八月辛卯,帝崩于露寝,时年五十五。九月癸酉,葬崇阳陵”。
又名鸡心屿。在今台湾省澎湖县东北,西南距北寮半岛奎壁山约六里。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鸡膳屿,“屿形如鸡膳子,故名”。
即今河北灵寿县西北车轱辘坨村。《方舆纪要》卷14灵寿县:车孤驼口“在县西百五十里,北至龙泉关百四十里。正德二年建城置戍守”。
即今江西永丰县东南古县乡。清同治《永丰县志》卷2:古县街“在二十七都,距城五十里”。
在今湖南临武县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0临武县“罗城山”条下:华阴山“跨蓝山县界。高秀如华岳,因名”。
秦置,属会稽郡。治所即今浙江龙游县。三国吴更名太末县。古县名。大,又作太。春秋姑蔑之地,秦置县,治今浙江省龙游县。属会稽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属东阳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唐武德四年(6
又名望建河。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之额尔古纳河及黑龙江,为中俄界河。《魏书·乌洛侯传》:乌洛侯国“西北有完水,东北流合于难水,其地小水皆注于难,东入于海”。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河和黑龙江省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