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堡
①即今甘肃张掖市西北沙井乡。《清一统志·甘州府》:沙井堡“在张掖县西北五十里。东至甘泉驿五十里,西至沙河堡二十里。兼置驿于此”。
②即今甘肃兰州市西北沙井驿。《清一统志·凉州府二》:沙井堡“在平番县(今永登县)东南一百九十里。接兰州府皋兰县界,北至苦水湾七十里,南至黄河一里。……城周二百八十丈”。
①即今甘肃张掖市西北沙井乡。《清一统志·甘州府》:沙井堡“在张掖县西北五十里。东至甘泉驿五十里,西至沙河堡二十里。兼置驿于此”。
②即今甘肃兰州市西北沙井驿。《清一统志·凉州府二》:沙井堡“在平番县(今永登县)东南一百九十里。接兰州府皋兰县界,北至苦水湾七十里,南至黄河一里。……城周二百八十丈”。
即今福建闽侯县东南尚干镇。清乾隆十年 (1745) 置永庆巡司于此。
1914年以怀仁县改名,属奉天东边道。治所在六道河 (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地学杂志》 1914年第2期载 《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 “该县地古为渤海桓州”,故名。1929年直属辽宁省。19
喀喇沁中旗的俗称。旗府驻地在大城子镇(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城子镇)。
即今浙江岱山县(高亭镇)西北二十里东沙镇。清光绪《浙江省沿海图说》岱山:“中小轮船东沙角亦可停泊。”
金天会六年 (1128) 改隰州置,治所在隰川县 (今山西隰县)。辖境相当今山西隰县、石楼、永和、蒲县、大宁等县地。天德三年 (1151) 复改隰州。金天会六年(1128年)改隰州置,治隰川县(今山西
①在今河北邯郸县西北,与永年、武安交界处。山势耸拔,冈峦起伏。《魏书·地形志》: 邯郸县有 “紫山”。《寰宇记》 卷58临洺县引 《隋图经》:“临洺紫山,春夏有气蓊郁。山下有石,石上菖蒲一寸九节。岩间
亦作汁邡、汁防、什方。西汉置,属广汉郡。治所即今四川什邡县。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15:“《土地谱》云:广汉领县十,以应十干,县在酉位,酉十数也。古碑:邡水流为十,故名什邡。”《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春秋时吴都东门。即今江苏苏州城之相门。《吴地记》:“匠门又名干将门……阖闾使干将于此铸剑”,故名。后省称将门,音变而为匠门。现已拆除。
在今甘肃永登县西南。《清一统志·凉州府一》: 棋子山“在平番县西南二百里。相连者为桌子山,道险林密,为番人巢穴”。清雍正二年 (1724)土民即据此反清。
在今四川大足县城东三十里。为儒、释、道兼容的摩崖造像。共二洞九龛窟,造像千余躯。始凿于北宋绍圣年间。最著者有五显大帝、炳灵太子、三皇像等。尤以6号观音窟最为奇伟,窟正壁镌无量寿佛,夹侍观音、如意轮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