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沂水县

沂水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改东安县置,属莒州。治所即今山东沂水县。大业初属琅邪郡。唐属沂州。金改属莒州。明隶青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属沂州府。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1925年属琅玡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在山东省东南部。属临沂市。面积 2435 平方千米。人口111万。辖13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沂水镇。春秋为莒国郠邑、郓邑,后入鲁。西汉置东莞县,治今沂水镇,属琅邪郡。东汉属琅邪国。三国魏属东莞郡。东晋移东莞县治东莞郡故城(今沂水县东北)。南燕于东莞城置团城镇,因城呈圆形,故名团城。隋开皇初废,改东莞县为东安县,治此。十六年(596年)改为沂水县,属琅邪郡。因城临沂水而得名。唐、宋属沂州。金、元属莒州。明属青州府。清属沂州府。1913年属岱南道(翌年改名济宁道)。1925年属琅邪道,1928年直属省。1940年属鲁中行政区沂蒙专区。1942年改沂中县,1949年复名沂水县。1950年属沂水专区,专署驻此。1953年属临沂专区,1967年属临沂地区,1994年属临沂市。地处沂蒙山区东部、沂山南侧,为低山丘陵区。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甘薯、花生、黄烟、棉花等为主。土特产有苹果、山楂、板栗、柿饼、香椿、酸枣、晒烟、全蝎等。矿产有沙金、脉金、褐铁矿、钛铁矿、高岭土、白钨矿、磷钇矿等。有冶金、电力、机械、建材、纺织、皮革、造纸、食品、酿造等工业。泰薛、兖石公路横穿东西,羊临、博沂等公路纵贯南北。古迹有姑子顶“大汶口文化”和薛王台“龙山文化”遗址、齐长城、汉墓群等。纪念地有跋山烈士陵园、中共山东分局办事处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孟良崮战役陈毅指挥所旧址等。


猜你喜欢

  • 汝遮堡

    北宋置,即今甘肃定西县。绍圣三年(1096)改名安西城。

  • 天人山

    在今湖北英山县西七十里。《方舆纪要》卷26英山县:天人山“峰峦峻险, 上有天人寨”。

  • 扎密呼都克卡伦

    清雍正十二年(1734)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南贝尔湖之西。何秋涛《朔方备乘》卷10《北徼喀伦考》作“扎穆呼都克”;西清《黑龙江外纪》卷2作“扎密霍都克”。

  • 掩水

    在今湖南江永县南。《明一统志》 卷65永州府: 掩水 “源出大掩山下,有石掩穴口,故名。东流与沲水合,经三江口与潇水、舜源水合”。

  • 郝屯

    即今河北南宫市东南五十里郝家屯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4南宫县图: 东南有郝屯。

  • 福安府

    南宋景炎元年 (1276) 升福州置,治所在闽县、侯官县 (今福建福州市)。元至元十四年(1277) 复为福州。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升福州置,治闽县(今福建福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尤溪口以东的

  • 仁德府

    蒙古宪宗六年(1256)置仁地万户,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仁德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北五里雨布村。《元史·地理志》仁德府:“至四世孙,因其祖名新丁, 以为部号,语讹为仁地

  • ①一作诗。周代国名。妊姓。春秋时为鲁所灭。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春秋》: 襄公十三年 (前560),鲁 “取邿”。即此。现传有 《邿伯鼎》、《邿遣��》 等为邿国彝器。 西

  • 西番

    即西蕃。《旧唐书·冯定传》:“韦休符之使西番也,见其国人写(冯)定《商山记》于屏障。”此指吐蕃。唐、宋、元、明汉文史籍中对吐蕃亦称西番(蕃),指今西藏,有时亦泛指藏族聚居地区。

  • 昆明

    古族名。《史记·西南夷列传》: “自桐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巂、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 战国至秦、汉,昆明族在今云南洱海一带,处从蜀通身毒道上,但发展比较缓慢。汉武帝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