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东道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道置,治所在苏州(今江苏苏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浙江、福建二省以及安徽歙县、绩溪、休宁、祁门、黟县与江西婺源、玉山等县地。乾元元年(758)废。
唐十五道之一。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江南道置,简称江东道。治苏州(今江苏苏州市)。统辖润、常、苏、湖、杭、睦、歙、婺、越、台、括、建、福、温、汀、明、衢、泉、漳等州,相当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福建两省地。乾元元年(758年)废。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道置,治所在苏州(今江苏苏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浙江、福建二省以及安徽歙县、绩溪、休宁、祁门、黟县与江西婺源、玉山等县地。乾元元年(758)废。
唐十五道之一。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江南道置,简称江东道。治苏州(今江苏苏州市)。统辖润、常、苏、湖、杭、睦、歙、婺、越、台、括、建、福、温、汀、明、衢、泉、漳等州,相当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福建两省地。乾元元年(758年)废。
元置,属管番民总管。治所在今贵州罗甸县东南。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罗甸县东南八达。属八番顺元宣慰司。后废。
唐贞观十二年 (638) 置,属笼州。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南。唐末废。古县名。唐贞观十二年(638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西。属笼州。后废。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中业岛。1935年命名帝都岛。1947年改名中业岛。
又名三阨营。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7永宁州:牛河营“其西为三隘营,皆僮贼屯据处也。弘治五年,官兵讨古田贼覃万贤等,至三阨,为贼所袭,官兵大败”。隘又作阨。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境内。
北宋置,属澧州慈利县。故址即今湖南桑植县。明于此置安福守御千户所。
即今四川隆昌县东二十里石燕镇。有桥跨石燕河上,为往来孔道。清咸丰《隆昌县志》卷10:石燕桥在“县南二十里,下达重庆”。在四川省隆昌县东南部。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石燕桥,人口 2
原名祈年宫,秦孝公改名槖泉宫。在今陕西凤翔县西南古城村。《汉书· 地理志》 雍县: “槖泉宫,孝公起。祈年宫,惠公起。” 《水经·渭水注》: “渭水又东径雍县南,雍水注之。水出雍山,东南流……径胡城东
在今四川茂县西南石鼓乡南石鼓。《宋史·王光祖传》:“吐蕃国茂州,光祖领兵三千,会王中正破鸡宗关,贼据石鼓村,扼其半道。中正召诸将问计,光祖独请行。既抵石鼓,择锐兵分袭吐蕃背,出其不意,皆惊遁,遂会中正
即今吉林磐石县东呼兰镇。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5磨盘山分州 《屯镇》: 正东 “八十里呼兰屯”。
在今福建建瓯市治西南旧平政门外。旧有浮桥,宋乾道初郡守陈俊卿累石为址,架木为梁,建于建江上。后屡圯屡复,清初称通都桥。《方舆胜览》卷11建宁府:平政桥“跨大溪,立趾十有一,各高七十二尺,酾水之道有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