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阳县

永阳县

①南朝宋置,属随阳郡。治所在今湖北广水市北。南齐属随郡。西魏改为吉阳县。

②南朝梁大同二年(536)置,为应州治。治所即今湖北广水市。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应山县。

③东魏置,属阳安郡。治所在今河南确山县东北。北齐废。

④隋开皇十年(590)置,属易州。治所即今河北涞水县。十八年(598)改名涞水县。

⑤隋改营浦县置,属永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西四十里营山下。大业初属零陵郡。唐贞观八年(634)省入营道县。天授二年(691)复置,属道州。治所在今湖南江永县西五里白塔山。天宝元年(742)改为永明县。

⑥唐景龙三年(709)置,属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来安县北瓦岗村。《寰宇记》卷128永阳县:“取县北永阳山为名。”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改为来安县。


古县名。(1)南朝宋置,治今湖北省广水市北。属郢州。西魏改名吉阳县。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复置,治今湖北省广水市。为应州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应山县。(2)东魏置,治今河南省确山县东北。属阳安郡。北齐废。(3)隋开皇九年(589年)以营浦县改名,治今湖南省道县西。武德中移治今湖南省江永县西。隋、唐属道州。贞观八年(634年)省入营道县。武周天授二年(691年)复置,治今县城东南圳景村。属道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名永明县。(4)唐景龙三年(709年)置,治今安徽省来安县。属滁州。五代南唐昇元二年(938年)改为来安县。


猜你喜欢

  • 东鳀

    指今台湾。《汉书·地理志》 吴地:“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以岁时来献见。”又作东夷。为后世之夷洲,指今台湾。《汉书·地理志》吴地:“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以岁时来献见。”《尔雅·释

  • 花刺子模海

    即今哈萨克斯坦南与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之咸海。《元史·郭宝玉传》 作大盐池。

  • 宁边砦

    北宋置,属府州。在今陕西府谷县西。《宋史·地理志》 府州:宁边砦“地名端正平,元符二年建筑,赐今名”。元废。

  • 巴县

    ①北周武成二年(560)改垫江县置,为巴郡及楚州治。治所即今四川重庆市。《元和志》卷33巴县:“阆、白二水东南流,曲折如巴字,故谓之巴,因以为名。”隋开皇初为渝州治,大业三年(607)为巴郡治。唐武德

  • 通岷砦

    北宋置,属洮州。在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乡东四十里。金废。

  • 皇涧

    一名支唐川。即今陕西旬邑县北支党河。《诗经· 大雅 · 公刘》: “夹其皇涧,溯其过涧。”

  • 江山县

    五代唐长兴二年(931)吴越改须江县置,属衢州。治所即今浙江江山市。以江郎山得名。南宋咸淳三年(1267)迁治今江山市西南三十六里礼贤镇,改为礼贤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徙还旧治,复名江山,属衢州

  • 领方县

    西汉置,属郁林郡,为都尉治。治所在今广西宾阳县东南古城村。三国吴改为临浦县。西晋复改为领方县。南朝梁为领方郡治。隋属郁林郡。唐武德间改为岭方县。古县名。领,又作岭。汉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西南古

  • 秀容川

    地区名。当指今山西北部的滹沱河、牧马河以西至黄河,包括桑干河、汾河上游一带。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魏尔朱氏世为北秀容酋长,所居梁郡城在今山西朔州市北,周围三百里皆为其封地。《魏书·尔朱荣传》:“尔朱荣,

  • 圉乡

    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续汉书·郡国志》:河南尹雒阳县 “有圉乡”。《左传· 昭公二十二年》杜注: “洛阳东南有圉乡。”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年):“单子伐东圉。”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