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安城

永安城

①唐置,属巂州。在今四川越西县南。《新唐书·地理志》:达仕城“西南经菁口百二十里至永安城,城当滇笮要冲”。

②即今北京市昌平县城。《方舆纪要》卷11:“明景泰初筑永安城,徙长陵、献陵、景陵三卫于城内。三年,(昌平)县亦迁治焉。正德八年改为州治。”即此。

③一名女王城。在今湖北黄州市北。《寰宇记》卷131黄州黄冈县:永安城“即楚相黄歇所都。隋改黄州为永安郡取此为名”。清光绪《黄州府志》卷3黄冈县:永安故城“在县北十里。即邾县故城。旧以为黄歇所都,非也。黄歇封春申君,初封淮北十二县,后徙封于吴,见《史记》,安得在此?或谓楚王以此封女。今名女王城”。

④在今陕西三原县北五十里,北魏孝昌三年(527)毛洪宾于此立义栅与萧宝寅作战,俗谓之洪宾栅、洪宾堡。永安元年(528)置北雍州治此。永熙元年(532)将州治迁往杏城,于旧城设永安镇。


(1)在今湖北省黄冈市北。相传为楚相春申君黄歇之都。隋为永安郡治所。(2)即今山西省霍州市。东汉为永安县治,北魏又为永安郡治。东魏置永安戍于此。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宇文宪攻北齐,拔洪洞、永安二城,即此。(3)在今河南省巩义市西南。宋太祖之父葬此,名永安陵。(4)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南永安。清顺治十年(1653年)设守备防守,雍正九年(1731年)移合浦县丞驻此。


猜你喜欢

  • 八芝连

    又作八芝林、八芝兰、八芝兰林。即今台湾省台北市北士林区。本高山族平埔人社名的音译,意为温泉。

  • 金堂山

    亦名金台山、金堂峡山。在今四川金堂县南二十里。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新都县“有金堂山,水通于巴”。《元和志》 卷31金堂县:“以县界连金堂山,故以为名。”

  • 五梁沟

    在今河南西华县南。《水经·洧水注》:“洧水又南径长平县故城西。洧水又南分为二水,枝水东出,谓之五梁沟。”《寰宇记》卷10宛丘县:五梁沟“按《图经》云,西南十里。从西华县界洧水出,东流入谷水。古老传云,

  • 南公旗

    喀喇沁左翼旗的俗称。治所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公营子。

  • 辽东属国

    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二郡地置,属幽州。治所在昌黎县(今辽宁义县)。辖境相当今辽宁葫芦岛市以东,辽河下游以西、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魏改为昌黎郡。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治昌黎县(今义县)。

  • 五虎涧

    在今山西垣曲县南六十五里五福涧村。黄河渡口。明嘉靖时置千总于此。又名五福涧。即今山西省垣曲县南五福涧。为古黄河津渡,明嘉靖时置千总于此,以防矿徒。

  • 高明山

    ①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二十里。有高明市。民国 《天台县志稿》 卷6引 《方外志要》: 高明山“在县东北二十里幽溪之上,智者讲经,佛陇风吹经去,寻至此,遂建刹焉”。②在今湖南怀化市境。《舆地纪胜》 卷71沅

  • 铅山县

    五代南唐保大中升铅山场置,属信州。治所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南永平镇。《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铅山县: 铅山 “南唐升元二年置铅场,保大中改立铅山县皆以山名也”。南宋绍定中,迁治今铅山县永平镇北。元至元二

  • 孟津关

    东汉末在孟津置,为八关之一。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孟县西南。《后汉书·皇甫嵩传》: 中平初,张角黄巾起义,“诏勑州郡修理攻守,简练器械,自函谷、大谷、广城、伊阙、轘辕、孟津、小孟津诸关,并置都尉”。东汉

  • 西扎鲁特旗

    即内蒙古昭乌达盟扎鲁特右翼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