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云南腾冲县北七十 一里固东镇。清有千总外委驻守。
①亦名老鹳嘴,即芦门河。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宋史·韩世忠传》:世忠与兀术“相持黄天荡者四十八日, ……兀术穷蹙, ……有献谋者曰: ‘凿大渠接江口,则在世忠上流。’兀术一夕潜凿渠三十里”。《金史·宗
①北魏皇兴二年(468)置,治方城(今河北隆化县伊逊河东岸)。《水经·濡水注》:“索头水南流径广阳侨郡西,魏分右北平置,今安州治。”东魏元象中寄治幽州北界,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七十里。北周改名玄州。②
唐置,在今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西南六十四里公郎。《骆宾王文集》 卷9 《姚州道破柳诺没弄杨虔露布》: “此山即南中之巨防也,岗峦千里,西通大荒之外,溪谷万重,南极炎洲之境。”
隋开皇六年(586)析白马县置,属汴州。治所在今河南滑县东南。大业初属东郡。唐属滑州。金废。古县名。隋开皇六年(586年)析白马县南境置,治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因地处韦氏之国,故名韦城。属汴州,后历属杞
在今河南宝丰县东。《方舆纪要》 卷51宝丰县: 青条岭 “四面分水,其东南曰净肠河,流合滍水。又北为马渡河,又西为绵封河,东北为达老河,俱流合于沙河”。
①在今河南内乡县西南。《魏书·地形志》:南阳郡新城县“有赤石山”。《水经·淯水注》:朝水“出西北赤石山”。即此。②在今云南牟定县西三十里。《清一统志·楚雄府》:赤石山“山多赤石。一名赤土山。林木幽邃,
在今陕西兴平市西北。《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十九年 (394),“秦主登自六陌趣废桥”。即此。
又作猫儿庄。在今江苏邳州市南运河东岸。《明史· 河渠志五》: 万历三十年 (1602),议“浚猫儿窝等处之浅”,以终泇河未就之功。即此。清时邳州州同驻此。
在今云南开远市东一百二十里。《清一统志·临安府》:水城山“在阿迷州东一百二十里。周围渚泽,环抱如城,故名。蛮人多居其址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