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宁州

永宁州

①唐南诏置,属建昌府(郡)。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后废。元至元十七年(1280)复置,属建昌路。《元史·地理志》:“分建昌为二州,在城曰建安,东郭曰永宁。”明洪武十五年(1382)属建昌府。后废。

②元至元十六年(1279)于答蓝置,属丽江路。治所在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北一百零七里忠实村。洛克《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答蓝,么些这个名字显然是西藏语永宁的模仿,因为藏语喊永宁为答蓝。其意为到涅槃的道路,也就是中国名称永宁(永久的和平)的意思。”永乐四年(1406)升为府。

③元置,属普定路。治所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永宁镇北十里。后废。明洪武十四年(1381)复置,属普定府。嘉靖十一年(1532)徙治关索岭千户所(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万历四年(1576)移治安南卫(今晴隆县),属安顺府。天启间移治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永宁镇)。1913年降为永宁县。

④明隆庆元年(1567)改石州置,属太原府。治所即今山西离石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离石、中阳、柳林等县地。万历二十三年(1595)改属汾州府。1912年改永宁县。

⑤明隆庆五年(1571)升古田县置,属桂林府。治所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北百寿镇。明郭子章《郡县释名》广西卷:永宁州“永永安宁之义”。辖境相当今广西永福县及临桂县部分地。清代不辖县。1912年改为永宁县。

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叙永直隶厅置,属四川省。治所即今四川叙永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叙永、古蔺二县及兴文县东部地。1913年废,本州改为叙永县。


(1)元初以打罕地置,治今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永宁镇北。属普定府(后改路)。至正中废。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复置,属普定府。辖境相当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地。二十五年属普定卫,后侨治卫城(今安顺市)。嘉靖十一年(1532年)迁治关索岭千户所(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万历四年(1576年)移驻安南卫城(今晴隆县),十一年属安顺府,天启时又移治查城(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永宁镇)。1913年改为县,次年改名关岭县。(2)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置,治今四川省西昌市。与建安州同为建昌路治。明初废。(3)元至元十六年改楼头睒置,治今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北永宁。属丽江路。明属鹤庆府。永乐四年(1406年)升为永宁府。(4)明隆庆元年(1567年)改石州置,治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不辖县。属太原府。清属汾州府。1912年降为县。(5)明隆庆五年(1571年)升古田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西北寿城。属桂林府。清因之。1913年废州改为永宁县。(6)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叙永直隶厅为永宁直隶州,治今四川省叙永县。属四川省。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叙永、古蔺两县地。1913年改为叙永县。


猜你喜欢

  • 瓦岗

    即今四川雷波县西南雷池乡(呷窝)。1958年于此置瓦岗县。1960年撤销。集镇名。在河南省汤阴县南部。瓦岗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2400。因村在火龙岗中段,且周围多瓦片,得名瓦子岗。1949年后简称瓦岗

  • 下渣坝莫藏

    在今四川道孚县南下扎坝。清康熙四十年(1701)置下渣坝莫藏土百户。

  • 宋崇水

    即今广东高要市东宋隆河。《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高要县:宋崇水在“府东南九十里。西北流,至府南(东)二十五里宋崇渡口入大江。有鸬鹚峡水注焉,本名宋隆,以故郡为名。唐讳隆曰崇。《志》云:鸬鹚峡水源出高

  • 丰城寨

    明崇祯中置,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南海口。《清一统志·廉州府》 “白龙寨”条:“英罗寨、萧村寨、井村寨、对达寨、丰城寨、黄泥寨皆南至海猪沙十余里。”明崇祯中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南海口。

  • 刘村

    即今河北宁晋县东四十里小刘村乡。明正德《赵州志》卷3:宁晋县有刘村社。

  • 空喀山口

    又作空喀拉。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与新疆交界处,是日土县北部通往克什米尔波布朗、塘子等地的重要山口。藏语 “空喀” 意为冬季,“拉”意为山口。

  • 麻陇千户

    亦作麻通。明洪武六年 (1373) 置,即今四川白玉县。清宣统元年 (1909) 改流设白玉州。1913年改为白玉县。

  • 六墟桥镇

    即陆区桥镇。又名六区桥镇。即今江苏无锡市西陆区镇。明洪武《无锡县志》:“西:富安乡有陆墟。”

  • 茬县

    西汉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三十里张夏镇。东汉改为山茌侯国。三国魏改为山茌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东南张夏镇。属泰山郡。东汉改名为茌县。

  • 非秃哈噶珊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彼特赫角之北。清初属宁古塔将军。康熙 《皇舆全览图》:黑龙江出海口以北有 “非秃哈噶山”。后属三姓副都统。咸丰年间通过不平等的中俄 《瑷珲条约》 被俄割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