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水帘洞

水帘洞

①在今浙江仙居县西南。《清一统志·台州府一》:水帘洞“在仙居县西南六十里披云山南。有水自山顶悬崖而下,散温若珠帘”。1962年顶建水库,惟大雨时有瀑布。

②在今山东泰安市泰山三官庙北。清孔贞瑄《泰山纪胜》称:“飞瀑从西北来,净如垂练,洞口藏帘中,水弱时隐约可见。”


(1)景点名。(1)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山花果山巅、三元家庙团圆宫东侧。洞中宛如堂奥,清泉纷挂,洞口崖缝滴水,点点坠落,恰似冰晶玉球,串以成帘。洞外石壁上有水帘洞、灵泉等题刻。再上有明代“神泉普润”、“高山流水”二石勒,笔势雄浑而豪放。水帘洞在和吴承恩同时代人张朝瑞写的碑记里已有记载,《西游记》里写成孙悟空的老家。水帘洞外西侧尚有清道光帝为两江总督陶澍写的“印心石屋”真书题勒。(2)在河南省桐柏县城西5千米处。群山环抱,松柏苍翠,是桐柏山著名风景之一。水帘洞距地高约20余米,洞内雕塑猕猴一尊,猴身上有泉水流出,洒在石钵中叮咚有声。洞口被山顶倾泻而下的瀑布遮盖,犹如珠帘垂挂。沿石壁有阶梯和铁链可攀援而上,进入洞中,虽盛夏酷暑仍凉气袭人。洞下溪水旁建有小寺,寺内墙上嵌有历代文人游客书写的诗文和题记,称颂水帘洞的奇绝和幽美。(3)在湖北省西部大神农架东北、金银山附近峭壁下部。水从高约百米的壁顶下泻,落入壁脚莲池内,宽近10米,终年不断。水大时,酷似巨幅匹练,震撼群山;水小时,宛如银色薄幔,轻柔飘洒。其遮掩之洞,名之“水帘洞”。穿过水帘,即可入洞。内部宽狭不一,高低不等,忽曲忽直,时左时右,幽深秘邃;奇岩怪石,多具形象,或若雄狮烈马,或若灵猿仙鹤,琳琅满目;流水滴水,皆富回响,或若吹笙品箫,或若鼓琴击金,声声悦耳。邻近数里,有一大河拦断去路,河内之鱼,不论大小,全呈黑色,确属罕见。为神农架胜景之一。(2)集镇名。在陕西省彬县西北部、水帘河入泾河处南岸。水帘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440。村南有花果山,明嘉靖时于道旁石壁刻“花果山”、“水帘洞”字样,故名。清初已分水帘东西二堡。主产小麦、玉米、油菜籽,特产彬州梨、大晋枣。有水帘洞煤矿及木制工艺品加工业。西兰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清晖园

    在今广东顺德市城内。是在明万历丁未(1607) 状元黄士俊 “天章阁” 和 “灵阿之阁” 旧址上,由清乾隆丁未 (1787) 进士龙廷槐修建的。园内亭台楼阁、石山水池、奇花异木相映成趣,号称广东四大名

  • 厦门厅

    清康熙二十五年 (1686) 以同安县嘉禾屿等地置,属泉州府。治所即今福建厦门市。辖今厦门岛。1842年中英 《南京条约》 签订后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913年废厅改为思明县。清康熙二十五年(16

  • 苗亭

    即春秋时苗邑。在今河南济源市西。《水经·河水注》: 濝水 “历轵关南,径苗亭西,亭故周之苗邑也”。

  • 临沅山

    亦名林源山。在今广东曲江县北。《续汉书 ·郡国志》 曲江县注: “ 《始兴郡记》,县北有临沅山。”

  • 永熙郡

    隋大业初改泷州置,治所在泷水县(今广东罗定市南百里)。辖境相当今广东罗定市及郁南县南部地。唐武德四年(621)复改为泷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泷州置,治泷水县(今广东罗定市东南)。辖境约当今广东省

  • 俱蜜国

    唐西域国名。都城在褚瑟城 (今塔吉克斯坦苏尔哈布河流域,一说在达尔瓦斯)。《新唐书·西域传》: 俱蜜国 “治山中。在吐火罗东北,南临黑河。其王突厥延陀种。贞观十六年,遣使者入朝”。龙朔初置至拔州都督府

  • 阳狐

    ①战国魏邑。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古城。《史记·魏世家》:文侯二十四年(前422),“秦伐我,至阳狐”, 即此。②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宣公四十三年(前413),“伐晋,毁黄城,围

  • 盛乡

    盛即郕。或作成。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九十里。一说在汶上县西北二十里。《春秋》: 隐公五年(前718),“卫师入郕”。《公羊》 作 “盛”。《穆天子传》卷6有 “盛姬”。《水经·洙水注》: “洸水西南流径

  • 建始县

    ①三国魏置,属上庸郡。治所在今湖北竹溪县东。西晋改为微阳县。②西晋泰始元年 (265) 置,属建平郡。治所在今湖北建始县东三十五里州基山下。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四川卷下: “以其为汉巫县地,属建平

  • 鲁班山口

    在今甘肃武山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59宁远县: 鲁班山口 “以在鲁班山下而名。……《志》 云: 县境鲁班山口而下,有石门、太阳及砚石硖,凡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