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强县

武强县

①西晋置,属武邑郡。治所在今河北武强县 (小范) 西南旧城村。北魏神端中废,太和十八年(494) 复置。北齐移治今武强县西南街关镇 (旧武强镇)。隋属信都郡。唐属冀州。五代周属深州。元属晋州。清属深州。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51年迁治小范镇。

②南朝宋侨置,为广州郡治。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东长山镇。北齐为东平原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 改为长山县。

③南朝梁天监元年 (502) 改武刚县置,属邵陵郡。治所在今湖南武冈县西南一里。陈省入都梁县。

④北齐改经县置,属广宗郡。治所在今河北威县北五十里经镇。隋开皇六年 (586) 改置经城县。


(1)古县名。(1)南朝宋武帝置,治今山东省邹平县东长山镇。为广川郡治。北齐、北周为东平原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长山县。(2)南朝梁大通三年(529年)避太子纲讳改武冈县置,治今湖南省武冈市北。属邵陵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2)今县名。在河北省中南部。属衡水市。面积445平方千米。人口20.8万。辖2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武强镇。战国赵武遂邑。西汉置武隧县、武强侯国。元鼎二年(前115年)废武强侯国。东汉武隧县改武遂县。西晋析武遂县置武强县,治今旧城,属安平国。《畿辅通志》:“武强山一名弓形山,晋名县取此。”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武遂县省入武强县,徙治今武强镇,并为武邑郡治。隋属信都郡、唐属冀州。五代周属深州。蒙古太祖十九年(1224年)升东武州;太宗六年(1234年)降为县,属深州;十一年改属祁州;中统二年(1261年)改属晋州。明因之。清属深州。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次年改隶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1949年属衡水专区。1951年县人民政府迁驻今址。1952年属石家庄专区,1954年属沧县专区。1958年并入献县。1962年复设武强县,属衡水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6年划归衡水市。地处冀中平原区、滏阳河下游,地势平坦。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谷子、棉花、花生,盛产红枣。有化工、电器、轻纺、建材、机械加工等工业。武强镇为中国民间木板年画五大基地之一,素有“年画之乡”美称。石黄高速公路、307国道和饶小、武小公路经县境。


猜你喜欢

  • 嵩高山

    又称外方山、太室山。即今河南登封市西北嵩山。古称中岳。《史记·封禅书》: “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 及秦并天下,殽以东,名山五,首曰 “太室。太室,嵩高也”。《艺文类聚》 卷7 “嵩

  • 高里山

    又名高禅山。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南三里。《汉书·武帝纪》: 太初元年 (前104), “䄠高里”。注: “伏俨曰: 山名。在泰山下。”古山名。又称亭禅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西南。西汉太初元年(

  • 阜民监

    ①北宋治平四年 (1067) 置,属归善县。为铸钱监。在今广东惠州市旧城内。②北宋仁宗时置,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南。《宋史·食货志下》: 仁宗 “采洛南红崖山、虢州青水冶青铜,置阜民、朱阳二监铸钱”。《元

  • 阿撒忽秃岭

    今蒙古国西南巴彦洪戈尔省北部,杭爱山支脉。《元史·伯颜传》:至元二十九年(1292)秋,“宗王明理铁木儿挟海都以叛,诏伯颜讨之,相值于阿撒忽秃岭”。

  • 庸城

    在今安徽宿州市南蕲县镇西。《汉书·黥布传》: 黥布与上 “遇于蕲西……上乃壁庸城”。即此。

  • 小兴凯湖

    古名达巴库湖。在今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南临兴凯湖。其间界以地峡,涨水时,两湖相通。又名达巴库湖。在黑龙江省东部南缘、密山市东南部,大兴凯湖北部。是大兴凯湖退缩过程中,由沙堤封堵而成的一个子湖。1941

  • 万罗山

    在今安徽贵池市南二十里。以圆峰孤突,群山罗列而名。上有逻人石。李白诗“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即此。

  • 合小坪

    在今四川江津市南。《方舆纪要》卷69江津县:合小坪“在县南。正德中, ‘贼’方四等攻江津,官军击败之,追至此”。

  • 石梁蕉山镇

    在今福建长乐市东三十里。旁有蕉山,故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自梅花所移巡司于此。

  • 葡萄驿

    亦作蒲塘。即今广西阳朔县西北葡萄乡。《方舆纪要》 卷107阳朔县 “古祚驿” 条下: “又葡萄驿在县北。明洪武二年立,正统间废。今呼其地为葡萄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