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桑泉县

桑泉县

①西魏恭帝二年 (555) 改猗氏县置,属汾阴郡。治所在今山西临猗县南。北周复为猗氏县。

②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蒲州。治所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四十里临晋镇。《元和志》 卷12临晋县: 桑泉县 “因县东桑泉故城以为名”。大业初属河东郡。唐属蒲州。天宝十二年 (753) 改临晋县。


古县名。(1)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改猗氏县置。治今山西省临猗县南,属汾阴郡。周明帝时复为猗氏县。(2)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分猗氏县置,治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临晋镇,属蒲州。因县东北有桑泉故城,故名。唐曾为蒲州治。天宝十三载(754年)改为临晋县。


猜你喜欢

  • 王平口

    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西二十八里。《明史·华云龙传》:洪武三年(1370),云华上言:“王平口至官坐岭隘口九,相去五百余里。俱冲要,宜设兵。”明弘治年间于此筑城。清设巡司。

  • 石堂山

    ①在今福建宁德市西北一百二十里。明王应山《闽都记》卷33福宁州:石堂山“在二十都。路通古田,山巅有石如堂,宋儒陈普居其下”。②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北七十里。《寰宇记》卷35坊州中部县:石堂山,“《水经注》

  • 小凌河驿

    明置,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十五里。《明史·地理志》 广宁中屯卫:广宁中左千户所“辖杏山驿至小凌河驿”。

  • 铜官市

    在今湖南望城县北二十里铜官山下。铜官山又作铜山。《元和志》 卷29长沙县: 铜山 “在县北一百里。楚铸铜处”。明置铜官驿。

  • 多罗池

    即今青海兴海县西南与玛多县交界之苦海。《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多罗池“在西海西南三百五十余里。周一百五十余里”。

  • 勾慈沟

    一名勾兹渡。在今安徽芜湖县北四十里咸保乡水阳江畔。《舆地纪胜》卷18太平州:勾慈沟“在芜湖东四十里。《左传》:吴伐楚,克鸠兹。杜预注谓在芜湖,《舆地志》以为皋兹,即此也”。

  • 秋瑾墓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泠桥畔。秋瑾 (1879—1907) 字璿卿,号竞雄。浙江山阴 (今绍兴) 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7年7月在绍兴轩亭口就义。遗体由同善局葬于卧龙山麓,后由其兄秋誉章秘密迁至严家

  • 南灵州

    明永乐五年 (1407) 改明灵州置,属新平府。治所在丹裔县 (今越南平治天省永灵县一带)。辖境相当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永灵等县地。宣德二年(1427) 以后入安南。

  • 杉木江

    在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南。《方舆纪要》卷116镇沅府:杉木江“在府治南。源出者乐甸,流通府境,下流入威远州界,合于谷宝江。江岸多杉木,因名”。

  • 枋寮

    即今台湾省屏东县南枋寮乡。连横 《台湾通史·独立纪》: “恒春县辖自大港口至凤山枋藔,百有余里。” 清凤山县设巡司于此。日本占领期间设枋寮庄。1945年改设枋寮乡。台湾铁路屏东线通此。即今台湾省屏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