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栗园

栗园

①在今北京市丰台区栗园。《辽史·百官志》: 南京栗园司 “典南京栗园”。即此。

②在今河北固安县界。《方舆纪要》 卷11固安县引 《括地志》: “固安之栗,天下称之为御栗,因有栗园。” 北魏孝昌三年 (527),杜洛周遣其党曹纥真掠蓟南,幽州刺史常景运遣将于荣击破之于栗园。即此。

③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境。《魏书·蠕蠕传》: 始光二年 (425),拓拔焘大举伐蠕蠕大檀,“车驾从中道,东平公娥清次西从栗园”。

④亦名栗渚。在今河南汝南县西北汝水之湾。《水经·汝水注》: “ (悬瓠) 城北名马湾,中有地数顷,上有栗园……平南王肃起高台于小城,建层楼于隅河,下际水湄,降眺栗渚。”

⑤在今河南安阳市东北。《资治通鉴》: 南朝梁普通七年 (526),“杜洛周遣都督王曹纥真等将兵掠蓟南,秋七月丙午,行台常景遣都督于荣等击之于栗园,大破之,斩曹纥真及将卒三千余级”。


(1)在今河北省固安县。《资治通鉴》:南朝梁普通七年(526年),北魏幽州刺史常景遣都督于荣等击杜洛周将曹纥真于栗园,大破之,即此。(2)在今河南省安阳市东北。北魏末高欢将高敖曹败尔朱兆于此。


猜你喜欢

  • 戙旗冈

    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海神庙东侧。《清一统志· 广州府》: 戙旗冈 “在番禺县东南八十里波罗庙东,下临布罗江,高可五、六丈,全体皆石”。

  • 春秋时齐邑。即今山东齐河县治。《左传》:宣公十四年 (前595),“公孙归父会齐侯于谷,见晏桓子”。杜注: “桓子,晏婴父。” 《春秋地名考略》:“今济南府齐河县北有晏城,《志》 云,晏婴采邑也。”古

  • 芦花

    即今四川黑水县。芦花为藏语“落夸”的谐音,意为“倾斜”。1935年《川西边事辑览》附图有“芦花”。1952年置芦花行政委员会,1954年为黑水县驻地。

  • 石积

    在今陕西华县西南。《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刘裕伐秦,姚泓“使姚丕守渭桥,胡翼度屯石积”,即此。在今陕西省华县西南。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北伐,秦姚泓使胡翼度据守于此。

  • 官山

    ①在今内蒙古卓资县北。《方舆纪要》 卷44大同府大同县 “意辛山” 条内: “ 《志》 云:府西北五百余里有官山,上有九十九泉,流为黑河。”②在今河南禹州市东北。南宋绍定六年 (1232)蒙古败金兵于

  • 窝阔台汗国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 封第三子窝阔台,都叶密立 (也迷里,今新疆额敏县)。辖地相当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及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1229年窝阔台 (太宗) 继汗位后,由其子贵由继承封地

  • 滇缅铁路

    滇缅铁路的勘线工作自 1938年冬至1939年春大部完成,最后选择从今云南昆明起,经安宁、禄丰、一平浪、楚雄至祥云后,采用南线经弥渡、云县、孟定,由苏达、滚弄入缅,通至腊戍与缅甸铁路相衔接。1939年

  • 仙人城山

    在今江西弋阳县南。《寰宇记》卷107信州弋阳县:仙人城山“山峰壁立,高五十丈,形如层城,群仙之室。上有池水清冷,与捣药山相对”。《清一统志·广信府一》:仙人城山“在弋阳县南四十里”。

  • 吉万县

    隋开皇三年(583)改安民县置,属绥州。治所在今陕西绥德县东南。大业三年(607)省入上县。古县名。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安民县置,治今陕西省延川县延水关镇。大业元年(605年)废入上县。

  • 大道坛庙

    又名天师道场。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御河东曹夫楼一带。北魏始光三年(426)建。《水经·㶟水注》:“大道坛庙,始光二年少室道士寇谦之所议建也。”《魏书·释老志》:“起天师道场于京城之东南,重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