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栖东县

栖东县

1941年3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栖霞县东部析置,治马连冢 (今山东栖霞县东北马陵冢)。1953年7月撤销,并入栖霞县。


旧县名。又称栖东行署区(县级)。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1年由栖霞县东部析置。以位县东得名。先治康家村(今山东栖霞市东南),1945年迁治马连冢(今栖霞市东北马陵冢)。1953年撤销,仍并入栖霞县。


猜你喜欢

  • 长安县

    ①西汉高帝五年(前202)置,为京兆尹治。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晋为京兆郡治。北魏属京兆郡。北周复为郡治。隋开皇三年(587)移治大兴城(今西安市),与大兴县同城,为京兆郡治。唐为京兆府治。五代梁改

  • 武平亭

    在今河北霸州市境。《史记·赵世家》:惠文王二十一年 (前278),“赵徙漳水武平西”。二十七年 (前272),“徙漳水武平南”。正义引 《括地志》: “武平亭今名渭城,在瀛州文安县北七十二里。”

  • 以冲海子

    在今贵州安龙县南。《方舆纪要》卷121普安州“响水”条下:“以冲海子在州西南安所城南。周三里,深不可测。旁有石门,海子之水注入焉。”

  • 神人山

    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北。《寰宇记》 卷112武昌县: 神人山,“ 《历代帝纪》 云: 吴建衡二年,有神人乘白鹿,从此山出”。《方舆纪要》 卷76武昌县: 神人山,“在县西七十五里滨江。下有白鹿矶”。

  • 宜迁县

    东魏天平二年 (535) 改河南县置,为河南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涧水东岸。北周复为河南县。古县名。东魏天平二年(535年)改河南县置,治今河南省洛阳市西。为河南郡治。北周复名河南县。

  • 东阳

    ①古地区名。春秋晋地,战国时先后属卫、赵,相当今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地区。《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荀吴略东阳”;《史记·赵世家》:赵惠文王十八年(前281),“秦拔我石城,王再

  • 边岩关

    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方舆纪要》卷77永定卫“那平关”条下:“《志》云,(大庸)所有那平、边岩下、青鱼滩三关,旧皆为戍守处。”光绪《湖南通志》卷31永定县:边严关“在县西三十里。凿石道里许,通西路蛮洞

  • 拱宸桥

    在今浙江杭州市北。明崇祯四年 (1631)建桥。《清一统志· 杭州府二》: 拱宸桥 “在仁和县北新关外,西湖、苕溪诸水汇流于此”。为水陆冲要之地。1949年至 1953 年,杭县曾迁治于此。区片名。在

  • 早社镇

    北宋时为枣社镇。即今甘肃宁县西南早胜镇。《清一统志·庆阳府二》:枣社镇“在宁州南三十里。亦名早社。《九域志》:定安县有交城、早社二镇”。

  • 大密径

    在今广东蕉岭县北文福镇境。《清一统志·嘉应州》:大密径“在镇平县北三十里。上下皆崇冈峻岭, 中有一径,长十五里。有兵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