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颓河
即今内蒙古清水河县境之清水河,合浑河注入黄河。《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南,树颓水注之。”
即今内蒙古清水河县境之清水河,合浑河注入黄河。《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南,树颓水注之。”
在今四川冕宁县北大村。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置大村土百户。(1)集镇名。(1)在河北省南宫市区西北部。大村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620。明代该村较大,故名。产小麦、谷子、玉米、棉花。盛产花生、红枣
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元史·木华黎传》:元太祖时,“进攻北京,金守将银青率众二十万拒花道逆战,败之,斩首八万余级”。即此。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南古山林附近。《元史·木华黎传》:成吉思汗十年(121
元改真定府置,治所在真定县 (今河北正定县)。辖境相当今河北蠡县、定州、阜平以南,饶阳、武强、武邑、枣强以西 (安国、深泽、辛集、井陉除外),南宫、隆尧、临城以北地区。明复名真定府。元改真定府置,治真
西汉置,属定襄郡。治所似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与卓资县间,今地无考。东汉废。
春秋楚灭陈国置。秦为陈郡治。治所即今河南淮阳县。秦末陈涉称王都此。西汉为淮阳国治。东汉为陈国治。西晋属梁国。北魏省入项县。古县名。本西周陈国。战国楚灭之置县,治今河南省淮阳县。汉以后,历为淮阳国、陈国
即今福建将乐县东南雪峰山。明弘治 《将乐县志》 卷1: 雪里山 “在三溪都。由山麓辟径,盘折二十余里,其土膏沙砾,绚如白雪”,故名。
南齐永明元年 (483) 以流户置,属东莞琅邪二郡。治所在今江苏连云港市或东海县境。后废。
在今湖北通城县西。《方舆纪要》 卷76通城县: 虎岩山 “在县西三十里。山深杳,虎穴其中”。
即今辽宁西部小凌河。《辽史·地理志》:兴中府有小灵河。元改小灵河为小凌河。
清雍正九年 (1731) 置,属淮安府。治所在庙湾镇 (今江苏阜宁县)。民国初属江苏淮扬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在江苏省东北部、废黄河西岸。属盐城市。面积 1443 平方千米。人口105.9万。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