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柘县

柘县

①秦置,属陈郡。治所在今河南柘城县北。《寰宇记》 卷12柘城县: “以邑有柘沟,以此名县。”西汉属淮阳国。东汉属陈国。西晋太康中废。

②唐显庆三年 (658) 置,为柘州治。治所在今四川理县西北与黑水西南接界处。天宝初为蓬山郡治,乾元初复为柘州治。广德后没入吐蕃。


古县名。(1)秦置,治今河南省柘城县北。以有柘沟得名。属陈郡。西汉属淮阳国。东汉章和时改属陈国。西晋废。秦末陈胜起义后曾攻下此地。《史记·陈涉世家》: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攻柘下之,即此。(2)唐上元二年(675年)置,治今四川省黑水县、理县交界处。为柘州治。广德后地入吐蕃。


猜你喜欢

  • 沛汗

    西域国名。一作破洛那、拔汗那。又作钹汗、判汗、��捍、宁远。唐代都于渴塞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东南之卡散赛)。《新唐书·西域传下》:显庆三年(658),“以渴塞城为休循州

  • 小嵛山

    即今福建福鼎市东南小嵛山。见清《海国闻见录》。

  • 城子山

    ①即今江苏仪征市北曹山。《舆地纪胜》卷38真州: 城子山 “在州北。魏文帝尝于此筑乐游台”。《方舆纪要》 卷23仪真县: 城子山在 “县北六里。山形如城。魏文帝筑乐游台,立马赋诗于此”。②在今湖北钟祥

  • 江原县

    ①西汉置,属蜀郡。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南三十里江源场东。西晋末废。东晋永和中改汉原县复置,为晋原郡治。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六十里怀远镇。北周改为多融县,寻改为晋原县。 《华阳国志》作者常璩为江原县人

  • 秣陵镇

    即今江苏江宁县南秣陵镇。秦、汉为秣陵县治。宋 《景定建康志》 卷16: “秣陵镇在江宁县南五十里。” 《清一统志 · 江宁府二》: 秣陵镇“元置巡司及税务。明置秣陵关,今仍为镇,有巡司”。(1)在江苏

  • 伊阳山

    在今河南汝阳县西。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52:南宋绍兴二年(1132),“伪齐刘豫之将移都汴京也,以(翟)兴屯伊阳山寨,惮之。……乃阴遣人啗(杨)伟以厚利,伟遂杀兴”。即此。

  • 黄寺

    在今北京安定门外黄寺大街。分东、西二黄寺,二寺相连。清 《日下旧闻考》 卷107: “东黄寺,顺治八年奉敕就普静禅林兴建。”“西黄寺与东黄寺接连,雍正元年建”。《御制重修黄寺碑文》:“达赖喇嘛在国初导

  • 峦冈山

    在今云南富源县东八里。《方舆纪要》 卷114平夷卫: 峦冈山 “在卫东八里。山高耸,雄视万山”。

  • 双羊山

    在今安徽宣州市南。《方舆胜览》卷15宁国府:双羊山“在宣城南五里。以山有双羊石,故名。梅圣俞诗:风雪双羊路,梅花山下村”。

  • 湖溪村

    在今江苏金坛市南三十里,长荡湖西。《方舆纪要》 卷25常州府金坛县: 湖溪村“明初置长荡湖河泊所,又湖溪巡司亦置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