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肆坞
西晋置,在今河北藁城市北三十里。《魏书·太祖纪》: 皇始二年 (397) “二月己巳,帝进幸杨城。丁丑,军于巨鹿之柏肆坞,临呼沱水”。大败慕容宝。即此。
在今河北省藁城市北、滹沱河南岸。东晋隆安元年(397年),北魏拓跋珪伐后赵,自杨城进军至柏肆坞,即此。隋义宁元年(617年)置柏肆县。
西晋置,在今河北藁城市北三十里。《魏书·太祖纪》: 皇始二年 (397) “二月己巳,帝进幸杨城。丁丑,军于巨鹿之柏肆坞,临呼沱水”。大败慕容宝。即此。
在今河北省藁城市北、滹沱河南岸。东晋隆安元年(397年),北魏拓跋珪伐后赵,自杨城进军至柏肆坞,即此。隋义宁元年(617年)置柏肆县。
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方舆胜览》卷54彭州:大隋山“在堋口镇北三十五里。昔神照禅师居之。有瀑布。《张天觉记》云:西山之胜,在彭门者大隋为甲”。
又名龙泉陂。在今安徽寿县南。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水经·肥水注》:“断神水又东北径神迹亭东,又北谓之豪水,虽广异名,事实一水,又东北径白芍亭东,积而为湖, 谓之芍陂。陂周一百二十许里,在寿春县南
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北二十五里木城镇。民国 《夹江县志》 卷2: 南安坝 “即南安废县,分上坝、下坝。上自石面渡,下至东田坝”。清费密 《荒书》: 清顺治十三年 (1656),“ (刘) 文秀驻兵夹江县南
①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四十里。《方舆纪要》卷76麻城县 “长岭关” 条下: “铁壁关在县西四十里。亦设险处。嘉靖中议置戍兵以遏群盗。今为鹅笼山巡司。”②在今云南陇川县西部境外,洗帕河内的瓦兰岭下。明万历二
即三大偏关。今西藏比如县东南山扎区普宗乡驻地桑达木贡。地处康、藏分界处。
在今西藏曲水县北。公元1042年阿里三部之古格领主延请天竺摩揭陀国超岩寺上座阿底峡至托丁寺讲经说法,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盛事。1054年阿底峡东行,去前、后藏传法,行至聂塘圆寂,弟子种敦巴等于其地建聂塘寺
①三国蜀置,属越嶲郡。治所在今四川甘洛县东北。《三国志· 蜀书 · 李严传》: 东汉建安二十三年 (218),“越嶲夷率高定遣军围新道县,严驰往赴救,贼皆破走”。即此。西晋改为护龙县。②即严道县。在今
即棠谿。春秋楚地。在今河南西平县西。《左传》: 定公五年 (前505), 吴王阖闾之弟夫㮣“奔楚,为堂溪氏”。战国属韩。以产剑戟而称著。《战国策·韩策一》: “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谿
唐代安南通天竺道的 一部分。唐樊绰《蛮书》 卷6: “夷人不解舟船,多取通海城路贾勇步入真、登州林西原,取峰州路行。” 通海城路的路线,《蛮书》 卷1有详细记载。从安南都护府城取峰州路,往西北至古涌步
在今江苏南京市江北浦口大顶山狮子峰下。南朝梁天监年间,萧衍为高僧法定建精舍于此,敕名 “定山寺”。天竺国 (今印度) 高僧达摩也曾在此驻锡,面壁三年。今存达摩岩、面壁处、宴坐石、卓锡泉及明弘治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