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延里
即今河北武安市南十八里伯延镇。明嘉清《武安县志》 卷2: 南乡有伯延里。
即今河北武安市南十八里伯延镇。明嘉清《武安县志》 卷2: 南乡有伯延里。
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水吉镇南池中后井村一带。蓝滨南 《景德镇陶录》 卷7: 建窑 “古建州窑也。出宋代,为今之建宁府建阳县,始于建安,后迁建阳,入元犹盛”。此窑创建于唐末五代,盛于两宋及元。发掘面积为1
①即潍水,亦即今山东境内潍河。《汉书·地理志》 琅邪郡箕侯国: “ 《禹贡》 潍水北至昌都入海, 过郡三, 行五百二十里, 兖州䆮也。” 又朱虚县下: “东泰山,汶水所出,东至安丘入维。
①亦名万顷池。在今四川城口县东南、巫溪县西北万顷山。《寰宇记》卷148大昌县:千顷池“在县西三百六十里。波澜浩渺,莫知涯际,分为三道:一道东流当县西为井源;一道西流为云安县阳(汤)溪;一道南流为奉节县
又名立石山、鱼峰山。在今广西柳州市柳江南岸鱼峰公园内。唐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石鱼之山全石,无大草木,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鱼。”
在今广东台山市西南海宴中镇。清为海矬场,嘉庆时改为上川盐巡司。民国初改为上川场。
在今甘肃和县东。《三国志·魏书·郭淮传》:青龙二年(234),“诸葛亮出斜谷,并田于兰坑”。
明、清会通河的别名。会通河地势中间隆起,加之河道东西两岸地势多有起伏,水源不足,故元代在沿线设闸,分段启闭,递相灌输,以利通航。明末全河建闸五十一座,清乾隆时有闸四十九座。河道多河闸,故名。明、清会通
亦名中陵川水。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南、清水河县西北之浑河。《水经·河水注》:树颓水“西南流,右合中陵川水。水出中陵县西南山下,北俗谓之大浴真山,水亦取名焉”。
唐渤海国置,属龙泉府。治所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南。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海林二市地。辽废。渤海国置,治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东北、牡丹江东岸,或今林口县西北三道通古城。属上京龙泉府。辽废。
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三十五里马召乡黑水河畔。隋开皇十八年(598)隋文帝杨坚在此建仙游宫避暑。仁寿元年(601)命大兴善寺释童真和尚送舍利至仙游宫建塔安置, 改名仙游寺。唐咸通年间改为三寺,一寺早毁,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