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集
即今山东章丘市东二十里普集镇。金置普济镇。后称普集。1984年设普集镇。
即今山东章丘市东二十里普集镇。金置普济镇。后称普集。1984年设普集镇。
在今江苏南通市西北唐闸镇。《清一统志·通州》: 唐家闸 “在州西北十五里。明隆庆初筑”。
元至元十六年(1279)以南安县改置,属南安路。治所即今江西上犹县。十七年(1280)改为上犹县。
在今福建福清市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96福清县: 蒜岭 “以山形如蒜瓣而名。一云以山石间多产蒜也。登其巅,东望涨海,弥漫无际。旧有照海亭”。
又名胥江街。即今广东三水市北芦苞镇。明洪武初置胥江巡司于此。清设汛,有把总驻防。
在今贵州大方县东北,与黔西县接界。《清一统志·大定府》:陇跨箐“又东有木泥箐,皆深阻盘回,苗人恃为窟穴”。
在今河北高碑店市东南。源于今市东南十五里龙堂村,有泉数派,合而为一,东南经新城镇,南流入白沟河。《清一统志·保定府二》: 紫泉河,“相传元泰定中,水色一夕忽紫,故名”。
地区名。指今四川东部地区。《旧唐书·杜甫传》:永泰年间,杜甫“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即今福建霞浦县西北太姥山。南宋《淳熙三山志》卷35长溪县:太姥山“旧名才山。《力牧录》云,容成先生尝栖之,今中峰下有石井、石鼎、石臼存。王烈《蟠桃记》:尧时有老母以蓝练为业,家于路旁,往来者不吝给之。
在今台湾省台南县南。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卷2:大武笼山“在马鞍山西北。尤高耸”。乾隆间范咸《重修台湾府志》作“大武垅山”。山下有大武垅社,山因社名。
即今江西石城县东琴江。《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石城县 “灞水” 条下: 琴水 “在县东。源出县东北鹰子冈,南流入灞水”。《清一统志·宁都州》:琴、灞二水,“琴水源出鹰子冈西南,流至灞口合为大溪,亦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