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普乐寺

普乐寺

俗称圆顶子。在今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东北的平岗上。清乾隆三十一年 (1766) 为布鲁特和哈萨克诸部王公前来热河观瞻而建。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圆亭子。在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东北的平岗上。占地2.4万平方米,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由于当时西北各民族与清朝中央政府关系日益密切,生活在巴尔喀什湖附近的哈萨克族和生活在葱岭以北的布鲁特族(柯尔克孜族),不断派代表进京朝觐,因建此寺。建筑布局分前后两部分,前部由山门至宗印殿为汉族寺庙的传统形式,山门前置旗杆,门内有钟鼓楼、天王殿、宗印殿等建筑。宗印殿后为阇城(坛城),城前门内有乾隆御制《普乐寺碑记》,城有墙三重,最外层四面,正中辟门,墙内有围廊一周。第二层墙上有雉堞,台上四角和四面正中各置琉璃喇嘛塔一个。再上为平台,圆座上筑旭光阁,阁仿北京天坛祈年殿形制,中置一立体曼陀罗,内供胜乐王佛。阁顶有大型圆形斗八藻井,内有二龙戏珠,制作精美,金碧辉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黑堡城

    又名稍直口。北宋咸平中筑。在今天津市西稍直口。

  • 晓石山

    在今江西彭泽县东。《方舆纪要》 卷85九江府彭泽县: 晓石山 “在县东一里。山势蜿蜒,一峰秀拔,日出先照,因名”。

  • 九野

    指九州。《后汉书·冯衍传下》:“疆理九野,经营五山。”李贤注:“九野,谓九州之野。”指九州。《后汉书·冯衍传》:“疆理九野,经营五山。”李贤注:“九野,谓九州之野。”

  • 黄花关

    在今浙江临安县西一百零八里黄花岭上。《清 一统志 ·杭州府二》: 黄花关 “在昌化县(今昌化镇) 北六十里,与宁国县接界,最称险要”。

  • 庙滩镇

    即今湖北谷城县东南三十四里庙滩镇。清有外委驻防。在湖北省谷城县东南部、汉水西岸。面积221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庙滩,人口2万。清咸丰年间,汉水因洪水改道形成沙滩,人们在此垦田并建有杨泗

  • 印江县

    明弘治七年(1494)改思印江长官司置,属思南府。治所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国初属贵州镇远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1986年改设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16:印江县“思

  • 威宁营

    明置,即今辽宁本溪市东北威宁营。《方舆纪要》 卷37辽东都司 “清河堡” 条下: “西有白塔佃可按伏,又西有威宁营可屯兵。” 明在此置铁场百户所。

  • 捣石村

    在今江西永新县北。《清一统志·吉安府二》: 捣石村 “在永新县北四十里平原村。《安成记》,石广四尺,长倍之,其色莹黛。颜鲁公为吉州司马,行部至此,抚石而憩。叩之,其声清越,谓可捣衣。今更千年,土花不蚀

  • 京畿道

    唐开元二十一年 (733) 分关内道南部置,为十五道之一。治所与关内道同在长安县 (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关中平原。乾元元年(758) 废。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析关内道南部置,治京城

  • 邓井镇

    北宋置,属富顺监。即今四川富顺县西南邓井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