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晋祠

晋祠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五十里悬瓮山下。原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水经·晋水注》:“昔智伯之遏晋水以灌晋阳,其川上溯,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 北齐天统五年 (569) 改为大崇皇寺,唐贞观间仍名晋祠。有圣母殿、唐叔祠、关帝庙、水母楼等建筑,以及周柏、唐槐、难老泉等名胜古迹。圣母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殿内有圣母像及四十二尊宋代泥塑彩装侍女像。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唐叔虞而建。据郦道元《水经注》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元和郡县志》:“晋祠,一名王祠,周唐叔虞祠也。”主殿圣母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面阔7间,进深6间,重檐歇山顶,内部结构用减柱法,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殿内除圣母像外,还保存有42尊泥塑彩装侍女像,为古代优秀雕塑遗产。还有唐叔虞祠、关帝庙、水母楼等建筑。祠内晋水主要源头难老泉,老枝纵横、繁茂苍郁的周柏、隋槐以及宋塑侍女像并称“三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 祠 圣 母 殿


猜你喜欢

  • 吕后陵

    西汉高祖吕雉皇后的陵墓。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四十里。《史记·外戚世家》:“高后崩,合葬长陵。”《集解》引《关中记》:“高祖陵在西, 吕后陵在东。”

  • 公孙述城

    在今四川邛崃市东南。《方舆纪要》卷67新津县:公孙述城在“县西三十里。相传公孙述所筑”。

  • 安南关

    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南。《清一统志·大理府》:安南关“在云南县东南七十里。为通省大路。旧设巡司。今裁”。

  • 陆广河砦

    即今贵州修文县西北六广镇。《方舆纪要》卷121贵阳府“新添关”条下:“陆广河砦,在府西北百二十里。有陆广河巡司,陆广驿亦置于此。”

  • 会昌县

    ①唐景云元年(710)改武隆县置,属幽州。治所即今河北永清县。天宝元年(742)改名永清县。②唐天宝三年(744)析新丰、万年二县置,属京兆府。治所即今陕西临潼县。因县境有会昌山得名。七年(748)改

  • 蚕尾山

    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33东平州: 蚕尾山在 “州 (今州城镇) 北三十里。联络望山、卧牛诸山。下有小洞庭湖。又有黄华山、凤山,在其左右,群峰环抱,为州之胜”。

  • 堆涌 (湧) 山

    在今云南曲靖市东。《方舆纪要》卷114沾益州: 堆涌山在 “州东南二百余里。延袤二百余里。峰峦堆突,如涌出然”。

  • 南内

    即唐兴庆宫。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兴庆公园一带。宋程大昌 《雍录》 卷3: 兴庆宫 “在都城东南角,人主亦于此出政,故又号南内也”。唐玄宗扩建其在藩时长安城内旧宅为兴庆宫,备游幸;以其在东内、西内之南,故称

  • 清秀岩

    一名清秀山。在今广西桂林市西北隅。明曹学佺 《广西名胜志》 卷1临桂县: “清秀山从西清门下濠石道,上西皋入夹山口,缘山行,又里许,有塘曰清岩出其上,环桂诸山本以孤峭标秀,而是山则冈连陇凑,盘纡岪郁,

  • 芒水

    即今陕西周至县南之黑水。《水经·渭水注》:“芒水出南山芒谷……北流注于渭也。”古水名。即今陕西省周至县渭河支流黑河。三国蜀延熙二十年(257年),姜维伐蜀,于芒水倚山为营,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