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昌乐县

昌乐县

①北魏太和二十一年 (497) 置,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南南乐县西北。北周为昌乐郡治。隋大业初废入繁水县。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属魏州。六年 (623) 移治今南乐县。五代唐改为南乐县。

②唐武德三年 (620) 置,属南石州。治所在今四川宣汉县东北。八年 (625) 废入石鼓县。

③北宋乾德三年 (965) 置安仁县,不久改为昌乐县,属潍州。治所在今山东昌乐县西北十里。元至元三年 (1266) 废入北海县。明初复置,属青州府。洪武中移治今昌乐县。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1925年改属淄青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1)古县名。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置,治今河南省南乐县西北。属昌乐郡。隋废入繁水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属魏州。次年,徙治今南乐县。五代唐改名南乐县。(2)今县名。在山东省中部。属潍坊市。面积 1101 平方千米。人口59.6万。辖15镇。县人民政府驻昌乐镇。西汉置柳泉县,属北海郡。东汉废柳泉县。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析北海县置安仁县于原都昌县西,旋改为昌乐县。以都昌、安乐两地名之尾字取名,寓“昌盛安乐”之意,属潍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省昌乐县入北海。明初复置,并徙今治,属青州府。清因之。1913年属胶东道,1925年属淄青道,1928年直属省。1945年属鲁中行政区沂山专区。1948年属昌潍地区。1981年属潍坊地区。1983年属潍坊市。地处鲁中南山地北缘,泰沂山北麓向平原过渡地带。主要河流有丹河、白浪河及汶河。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棉花、花生、黄烟为主,特产“昌乐蜜宝”西瓜。矿产有石灰石、玄武石、花岗石、金、蓝宝石、红宝石、木鱼石、钾长石、石英、焦宝石、黏土、油页岩、膨润土等,其中蓝宝石品位高、质量佳、储量大,列全国之首。工业有建材、机械、电子、轻纺、化工、煤炭、食品等。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横穿县境北部,309国道和胶王、潍九、昌大等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西周齐都营丘故城遗址及高崖水库、孤山风景区等。


猜你喜欢

  • 郴义县

    五代唐改义昌县置,属郴州。治所在今湖南汝城县南。北宋太平兴国初改为桂阳县。五代楚改义昌县置,治今湖南省汝城县南十五里石塘村。属郴州,后属敦州。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名桂阳县。

  • 冻城

    唐安西都护府属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南岸。《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四夷路程》:“热海又四十里至冻城。”

  • 水月洞

    在今广西桂林市南象鼻山。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水月洞在宜山之麓,其半枕江。天然刓刻作大洞门,透彻山背。顶高数十丈,其形正圆,望之端整如大月轮。漓江别派,流贯洞中,踞石弄水,如坐卷蓬大桥下。”范成

  • 浪泊

    今越南河内市西北,东英县西南之西湖。《后汉书·马援传》: 建武十八年 (42),援由海道讨征侧,“军至浪泊上,与贼战,破之。…… (十九年,马援) 谓官属曰: ……当吾在浪泊、西里间,虏未灭之时,下潦

  • 灵峰寺

    ①在今浙江杭州市西灵峰山下。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9:灵峰寺“故名鹫峰禅院,晋开运间吴越王建。宋治平间改赐今额”。②今湖北黄梅县东北乌牙山。明曹学佺《名胜志》:“乌牙山上有灵峰院唐白居易所撰碑。”

  • 吉当县

    唐贞观五年(631)置,属羁縻懿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后废。

  • 大封县

    唐贞观五年(631)置,后属羁縻炎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或黑水县境。后废。

  • 慎州

    唐武德初置羁縻州,隶营州。领涑沫靺鞨乌素固部落。神龙初属幽州。治所逢龙县,契丹陷营州后南迁,寄治良乡县之故都乡城 (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长沟镇东侧土城)。后废。

  • 楚旺镇

    即楚王镇。今河南内黄县西北楚旺镇。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4: “以 (咸丰) 十一年四月,扰及内黄之楚旺。”在河南省内黄县北部。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楚旺,人口8650。原名

  • 中陵川

    又名兔毛河。即今山西右玉县西沧头河。《水经·河水注》:中陵川水“出中陵县西南山下,……东北流,径中陵县故城东。……中陵水又西北流,径善无县故城西”。《清一统志·朔平府》:兔毛河“古名中陵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