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斗门镇

斗门镇

①又名陡门桥镇。即今江苏无锡市西北陡门桥。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无锡县图:西北有斗门镇。

②即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斗门镇。《清一统志·西安府三》:斗门镇“在长安县(今西安市)西三十里。旧设主簿,嘉庆七年移”。


(1)在浙江省绍兴县北部。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杨望,人口2320。以昔有陡门,后简作斗门得名。清雍正《浙江通志》:“玉山陡门闸,在(绍兴)府城东北三十二里,唐贞元元年观察使皇甫政建。”1949年为斗门乡,1958年后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改置镇。1992年马海、袍谷乡并入。地处水网平原。产稻、小麦、油菜籽、淡水鱼等。有纺织、建材、建筑、五金、机械、酿酒等业。杭甬高速公路经此。古迹有三江闸、三江古城墙等。(2)在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西部、虎跳门水道东岸。面积103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斗门圩,人口5950。1958年为斗门公社,因公社驻斗门圩,故名。1959年析置赤坎、濠涌两公社,1963年并入斗门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设镇。东枕黄杨山,南倚鹤兜山,西北平原接虎跳门水道。主产稻、甘蔗,并产花生、茶叶、荔枝,小濠涌荔枝著名。有汽水、编织、制衣、汽车修配、粮食和茶叶加工等厂。井横公路经此。古迹有金台寺、张世杰墓、马南宝墓、木龙岁冢等。(3)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部。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斗门,人口7200。镇以驻地名。清、民国初均设镇,清曾设县丞署,为古长安县八大镇之一。1949年设斗门乡,1958年设公社,1984年复设镇。产小麦、玉米、稻,盛产苹果、猕猴桃。有磷肥、面粉、砖瓦、机械、轧花、纺织等厂。西户铁路、西宝公路南线经此,韦斗公路终点。有西汉昆明池遗址及石雕牛郎织女像。


猜你喜欢

  • 白岭

    又名白草岭。在今青海大通县北。《水经·河水注》:湟水“东南与湛水合,水有二源,西水出白岭下”。古山名。又名白草岭。在今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北。《水经注》:“湟水又东南与湛水合,经西平之鲜谷西,湛水

  • 都濡县

    唐贞观二十年 (646) 析盈隆县置,属黔州。治所即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治都濡镇。《元和志》 卷30都濡县: “以县西北六十里有都濡水为名也。” 北宋嘉祐八年 (1063) 废。古县名。唐贞观二

  • 鱼村隘

    在今广东饶平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03潮州府饶平县: 鱼村隘 “在县 (今三饶镇) 东南。相近又有小榕隘”。

  • 解水

    又名蟹河。即今安徽固镇县南澥河。源出安徽濉溪县南,东流至固镇县东南入浍河。《水经·淮水注》: 解水 “上承 (谷阳) 县西南解塘,东北流径谷阳城南……又东北流注于涣 (浍河)”。

  • 乌即城

    在今新疆疏附县境。《后汉书·班超传》:元和初,疏勒王忠叛,“西保乌即城。班乃更立其府丞成大为疏勒王,悉发其不反者以攻忠。积半岁,而康居遣精兵救之,超不能下。是时月氏新与康居婚,相亲,超乃使使多赍锦帛遗

  • 侯镇

    即今山东寿光县东北五十里侯镇。清乾隆二十八年 (1763) 移县丞驻此。民国时设县佐。在山东省寿光市东部。面积211平方千米。人口9.4万。镇人民政府驻侯镇村,人口3.5万。相传,侯镇建村于汉朝。原为

  • 鄂尔多斯左翼后旗

    俗称达拉特旗。清顺治六年 (1649) 置,属内蒙古伊克昭盟。驻地在今内蒙古达拉特旗西北大树湾乡一带。1914年划归绥远特别区,1928年属绥远省。本世纪40年代迁今达拉特旗驻地树林召镇。1949年依

  • 扎克必拉色钦毕都哩雅诺尔盟

    清代外蒙古喀尔喀扎萨克图汗部十九旗,会盟于扎克河源毕都哩雅诺尔(今蒙古国阿尔泰山之左),故名。

  • 西模娘

    即今伊朗德黑兰东塞姆南。《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西模娘”。

  • 硷 (鹻) 厂门

    清建。为柳条边门之一。在今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东南碱厂镇。《清 一统志·兴京》:硷厂边门 “在城南一百四十里。南至岫岩厅所辖凤凰城边界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