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岭
即揭阳山,又作揭杨。今广东揭东、揭西县北莲花山东支。《元丰九域志》 卷9: 循州兴宁县“有揭阳山”。裴渊 《广州记》 作 “揭杨”,列为五岭之一。
(1)古山名。在今广东省揭西县西北。为广东与福建必经之地。裴渊《广州记》将其替代都庞岭而列为五岭之一,与众说有异。(2)即“莲花山(1)(5)”。
即揭阳山,又作揭杨。今广东揭东、揭西县北莲花山东支。《元丰九域志》 卷9: 循州兴宁县“有揭阳山”。裴渊 《广州记》 作 “揭杨”,列为五岭之一。
(1)古山名。在今广东省揭西县西北。为广东与福建必经之地。裴渊《广州记》将其替代都庞岭而列为五岭之一,与众说有异。(2)即“莲花山(1)(5)”。
在今河南安阳市。《明一统志》 卷28彰德府: 昼锦堂 “在府治北。宋韩琦以宰相判归乡郡,建于居第。欧阳修记,蔡襄书。碑刻尚存”。在今河南省安阳市东南隅。北宋韩琦建,欧阳修曾为之作记。
又作宾州。元置,故址在今吉林农安县东北红石垒。元 《析津志》 天下站名: “西祥州正东(北) 宾州 (站)。” 清废。
在今云南楚雄市东南云龙镇东。《方舆纪要》 卷116南安州: 紫石山“在州 (治今云龙镇) 东一里”。
即今黑龙江牡丹江市。为图宁铁路的终点。
即广武镇。在今蒙古国东南苏赫巴托省南境。金幼孜 《北征后录》: 明永乐十二年(1414),成祖亲征阿鲁台,五月 “次广武镇,即哈剌莽来”。
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南。《方舆纪要》卷60兰州:“龙尾山在州南三里。山形如龙尾,落黄河之壖。《志》云:即府北马寒山之支陇也。”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回民据此反清。事平,建四墩堡于上,与兰州城为犄角。
隋大业十一年 (615) 招慰生僚置,属眉山郡。治所在今四川峨眉山市东南四十里。《元和志》卷31绥山县: “招慰生僚,立以为县,因山为名。”唐武德元年 (618) 属嘉州,天宝元年 (742) 属犍为
在今四川道孚县城西北尼措山脚。乾隆《雅州府志》: “噶达西北一百七十里地名灵雀寺,乃西藏往来之大道。”为康区黄教十三寺之一。清于此设宁安营。“灵雀”,藏语意为“向阳海”,因寺前有大湖泊,名尼(鱼)措(
南朝梁置,属颍州西恒农、陈南二郡。治所在今安徽阜阳市西北。北魏以后废。古县名。南朝梁武帝时置,治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属西恒农郡。北魏以后废。
即今河北徐水县西四十里大王店乡。《清一统志·保定府三》:大王店,“宋太平兴国四年,燕王德昭屯兵大王镇,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