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水
在今湖南江永县南。《明一统志》 卷65永州府: 掩水 “源出大掩山下,有石掩穴口,故名。东流与沲水合,经三江口与潇水、舜源水合”。
在今湖南江永县南。《明一统志》 卷65永州府: 掩水 “源出大掩山下,有石掩穴口,故名。东流与沲水合,经三江口与潇水、舜源水合”。
在今安徽宿松县西北。《方舆纪要》卷26宿松县:陈汉山“在县西北八十里。相传昔有陈汉者结砦于此。其地险固,豪民往往据为屯聚之所”。1958年建钓鱼台水库,山浸水库中。
古邑名。商邑。在今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西南。《殷墟书契续编》有“贞方至涂”,即此。春秋时为涂水。
唐开元中置,治所在都救县(今广西田东县西北祥周镇)。天宝元年(742)改为横山郡,乾元元年(758)复为田州。辖境相当今广西百色、田阳、田林、田东等市县部分地。贞元二十一年(805)废,后复置为羁縻州
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三十八里。《汉书·武帝纪》:后元二年(前142)二月,“行幸盩厔五柞宫”。即此。《三辅黄图》卷3:五柞宫“汉之离宫也,在扶风盩厔。宫中有五柞树,因以为名。五柞皆连抱,上枝覆荫数亩”。
在今新疆尉犁县北。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于此置新平县。
元改卢山县置,属雅州。治所即今四川芦山县。《元史· 世祖纪》: 中统三年 (1262),宋兵攻 “雅州、泸山”。即此。元末废入严道县设巡司。蒙古改卢山县置,即今四川省芦山县。后省。明洪武六年(1373
即今江西宁都县西北旸霁。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永龙县治此。
在今河南尉氏县东南四十里。《寰宇记》卷1尉氏县:唐武德四年(621),绥抚使任瓌置康阴县“于古亭城”。即此。
即今新加坡。《清史稿·邦交志二·英吉利》: 光绪三年 (1877),“始于英属地星嘉坡设领事”。
亦作扈涧。在今河南郏县西四十里。《资治通鉴》:唐建中四年(783)九月,“神策将刘德信、宣武将唐汉臣与淮宁将李克诚战,败于沪涧”。沪,又作扈。在今河南省郏县西。源出沪阳山,南流入汝河。唐建中四年(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