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获水。 在今河南东部, 安徽、 江苏北部。晋以后被认为是汴水的下流,通称汴水。《说文》 作。
①东汉改大成县置,属朔方郡。治所当在今内蒙古杭锦旗东南古城梁村。东汉末废。②五代周显德六年(959)改平舒县置,属霸州。治所在今河北大城县。清属顺天府。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宋史·魏胜传》: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1161),金人以十万兵攻海州,“时 (李) 宝帅海舟水陆并进,抵城北砂巷,胜率众合宝军大破之,斩首不可计,堰水为之不流”。
在今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上。清咸丰、同治间普陀山僧人慧根至缅甸迎回大小玉佛五尊,回国后途经上海,留下两尊并募款在江湾建寺。光绪八年(1882)在江湾建成玉佛寺。辛亥革命后,寺废。1918年在今址重建,1
在今江西定南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定南县:阳陂隘“在县(治今老城镇)西高砂保”。
在今朝鲜江原道安边郡。一说在江原道德源附近。《三国志·魏书·东沃沮传》:“沃沮还属乐浪。汉以土地广远,在单单大领之东,分置东部都尉,治不耐城。”即此。在今朝鲜江原道安边郡。本西汉不而(一作不耐)县治,
即妫水。今中亚阿姆河。
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属镇海卫。治所即今福建漳浦县东南六鳌镇。清顺治十四年(1657)废。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治今福建省漳浦县东南六鳌镇。属镇海卫。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废。《读
又名一塔。在今云南大理市(下关)北二十六里,点苍山龙泉峰东麓,地处大理古城西南郊。为正方形十六层密檐式中空砖石塔,高43.87米。明杨慎游记,考之史传,为隋文帝时建。俗名阿育王塔。《清一统志·大理府》
在今陕西城固县西北。《寰宇记》卷133兴元府城固县:“《周地图记》云,此三嵎山上有三峰如覆鼎足。” 《舆地纪胜》卷183兴元府:三隅山“在城固县西北四十里,三峰鼎立,高耸万仞中,多灵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