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跋斯处折施山。在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周书·异域下·突厥传》: “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其一居践斯处折施山,即其大儿也。”
即洋水。今四川武隆县东南、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南之芙蓉江。《舆地纪胜》 卷176黔州:南洋水 “在彭水县”。
北魏置,属中部郡。治所即今陕西宜君县东七十里石堡村。隋开皇三年(583)废。
清内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之一。明后期,达延汗第四子阿尔楚博罗特之孙乌巴什(自称伟征诺颜)始称所部为札鲁特。初服属内喀尔喀。后受察哈尔林丹汗所掠,依附科尔沁部。天聪二年(1628),乌巴什后裔内齐、色本先后
在今安徽阜南县东南。清置巡司于此。在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清嘉庆十年(1805年)置巡检司于此。
宋代大渡河南之少数民族部落之一。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南。《宋史·高宗纪》: 南宋绍兴八年 (1138),“虚恨蛮犯嘉州忠镇砦”。
又称葱岭河。即今新疆西南部之叶尔羌河。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1: 叶尔羌河 “发源葱岭中南道,故曰南河矣”。宣统 《新疆图志》 卷69:叶尔羌河 “二源,一为泽普勒善河,一为听杂阿布河,汇为叶尔羌
①又名横潭街。即今广东花都市东横潭村。明、清于此设狮岭巡司。②即今广东花都市西北狮岭镇。清光绪 《广东舆地全图》 花县图: 县西北有狮岭墟。
即毕道山。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明史·冯胜传》:洪武五年(1372)命胜为定西将军讨扩廓帖木儿,“至亦集乃路,守将卜颜帖木儿亦降。次别笃山,岐王朵儿只班遁去,追获其平章长加奴等二十七人及马驼牛羊十余
即碎叶水。今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境内之楚河。《新唐书·西域传》: “由勃达岭北行赢千里,得细叶川。” 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