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休县
隋大业三年 (607) 改汝原县置,为襄城郡治。治所即今河南汝州市。唐武德四年 (621) 为伊州治。贞观元年 (627) 改为梁县。
古县名。隋大业初改汝原县置,治今河南省汝州市。为汝州治。后为襄城郡治。唐初又为伊州治。贞观元年(627年)改为梁县。
隋大业三年 (607) 改汝原县置,为襄城郡治。治所即今河南汝州市。唐武德四年 (621) 为伊州治。贞观元年 (627) 改为梁县。
古县名。隋大业初改汝原县置,治今河南省汝州市。为汝州治。后为襄城郡治。唐初又为伊州治。贞观元年(627年)改为梁县。
五代汉乾祐三年(950)楚王马希广置,属长沙府。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县东九十里龙骨市。后废。
即洛阳江。今福建泉州市东北洛阳江。《新定九域志》卷9:泉州有乐洋江。即“洛阳江”。
即洛邑。一名成周。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史记·周本纪》: 武王 “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
唐上元二年(761)改典合城置,即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罗布泊西岸。《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四夷路程》:“自蒲昌海南岸,西经七屯城,汉伊脩城也。又西八十里至石城镇,汉楼兰国也,亦曰鄯善,在蒲昌国南三百里
在今四川双流县东北。清嘉庆《四川通志》卷31双流县:七里湾桥“在县东十三里。省南冲衢。西源金花堰,东合簇桥河。乾隆六年修。俗名小金花桥”。
明洪武三年(1370)置,属湖广都司。治所即今湖南张家界市。洪武九年(1376)改为大庸卫。
即古参合陂。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东北西沟门南。
即今吉林梨树市东南十家堡镇。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8:南满铁路“十家堡驿距四平街驿九里七”。
在今湖南望城县西北。《元和志》 卷29长沙县: “故尉城,在县西北七十里。孙权以程普为长沙县西部都尉,以防关羽,因立此城。”
即今印度之恒河。《水经注·河水注》 引康泰《扶南传》:“发拘利口入大湾中,正西北入,可一年余,得天竺江口,名恒水。江口有国,号檐袟,属天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