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惠民县

惠民县

清雍正十二年 (1734) 置,为武定府治。治所即今山东惠民县。1913年废府,属山东济南道。1925年改属武定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在山东省北部。属滨州市。面积1365平方千米。人口62.2万。辖10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惠民镇。秦为厌次县,治今惠民县东北。西汉改为富平县。东汉复名厌次。北齐省入阳信县。隋复置于北旧州城(今辛店乡先棣州村),属渤海郡。唐为棣州治。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移今惠民县治,为棣州治。明洪武初棣州、厌次县并废。六年(1373年)复州,改名乐安县。宣德元年(1426年)改为武定州,属济南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武定直隶州;十二年升武定州为府,置惠民县为府治,取城南惠民沟为名。清咸丰《武定府志》:惠民沟“在惠民县东南二十里,明景泰中徒骇河溢,北入黑洼渚,因凿此沟导洼水入沙河。岁堙塞,嘉靖二十四年大水,佥事王煜再加疏浚,民甚赖之,因名惠民沟”。1913年废府为惠民县,属岱北道(次年改为济南道)。1925年属武定道,1928年直属省。1941年属冀鲁边区第三专区。1945年析县城及郊区置惠民市,市、县均属渤海行政区第四专区。1946年析惠民、济阳二县各一部置杨忠县,属渤海行政区第二专区。1948年惠民市并入惠民县。1949年惠民县属垦利专区。1950年惠民县属惠民专区。1958年滨县裁入,属淄博专区。1961年原滨县析出复置,惠民县仍属惠民专区。1992年属滨州地区。2000年滨州地区撤销,属滨州市。地处鲁西北平原,地势平坦。境内有徒骇河、土马河、沙河三河分布。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大豆、谷子为主,是全国粮棉重点生产基地和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重点县。石油、天然气等地下资源丰富,属胜利油田开发区。有棉纺织、拖拉机制修、活塞、机械工程材料、汽车大修、供电、酿酒、地毯、五金、面粉加工、印刷、酱菜等工业。“武定府酱菜”曾为贡品。有滨郑、永莘、庆淄、济埕、乐胡公路交会于此。水上交通有黄河航运。1991年建成通车的清河镇黄河承压舟浮桥,是贯穿华东和华北地区的重要干线通道。名胜古迹有孙子故园和孙子书院。


猜你喜欢

  • 香台 (臺)关

    在今河南延津县西北沙门村。《方舆纪要》 卷47延津县: 香台关 “在县北。地名沙门镇,有巡检司”。

  • 志丹县

    1936年改赤安县置,治所即今陕西志丹县。以纪念刘志丹烈士而命名。在陕西省西北部、北洛河上游,西南与甘肃省接壤。属延安市。面积 3781 平方千米。人口12.8万。辖6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保安镇。北

  • 杜家屯

    即今辽宁盘山县西北杜家台。《明史·熊廷弼传》:天启间,廷弼上言“抚臣以十一月二日赴镇武,臣即以次日赴杜家屯,比至中途,而军马又遣还矣”。

  • 乌如

    西藏吐蕃王朝(约629—842)古地区名。公元7世纪初吐蕃王朝建立后,将全境划分为乌如、要如、叶如、如拉(亦作藏如拉)等四个军政区域,即乌思藏四如。乌如是藏文音译,意为“中央翼(部)”,其区域东至沃卡

  • 六合县

    隋开皇四年(584)改尉氏县置,为方州治。治所即今江苏六合县。《寰宇记》卷126扬州六合县:“以六合山为名。”大业初属江都郡。唐武德七年(624)仍为方州治。贞观初属扬州。南唐于此置雄州。周显德中,州

  • 黄湖镇

    即今浙江余杭市西九十六里黄湖镇。清嘉庆《余杭县志》 卷3 《市镇》 引万历 《府志》: 黄湖镇 “去县 (旧治余杭镇) 北四十里,在黄湖界”。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北部,东濒北苕溪。面积58.5平方千

  • 白茅嘴镇

    在今安徽无为县东九十里,滨江。明为奥龙巡司驻地。

  • 三铺

    即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南三堡村。清乾隆《延庆卫志略》:三铺在“卫(治所居庸关)北十五里”。同治《畿辅通志》卷52延庆州图:东南八达岭与居庸关间有三铺。

  • 蜀郡属国

    东汉延光元年 (122) 改蜀郡西部都尉置,属益州。治所在青衣县 (后改汉嘉县,今四川芦山县。一说在今名山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小金川以南,名山县以西,九龙以东以北,大渡河中游地区。三国蜀汉章武元年

  • 雅尔河

    ①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扎兰屯市西雅鲁河。《清一统志·黑龙江》: 雅尔河 “在齐齐哈尔城西北四百二十里。源出西兴安岭,东南流六百余里,入嫩江”。②即今黑龙江省龙江县西雅鲁河。《清一统志·黑龙江》: 雅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