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邛山
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梵净山。《寰宇记》 卷122思州思王县: “思邛山在县东南,连思邛水。”
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梵净山。《寰宇记》 卷122思州思王县: “思邛山在县东南,连思邛水。”
北魏孝昌中改修武县置,属汲郡。治所即今河南获嘉县。隋开皇初改名获嘉县。古县名。北魏孝昌中以修武县改名,治今河南省获嘉县。属修武郡。北齐复称修武县,移治今河南省修武县。
在今甘肃榆中县境。《方舆纪要》卷60兰州金县:小龛河在“县南十五里。源出龛山,东流与浩亹河合”。
1912年改连州置,后属广东岭南道。治所即今广东连州市。1920年直属广东省。1994年改设连州市。旧县名。1912年改连州置,治今广东省连州市连州镇。1959年与阳山县和连山僮(壮)族瑶族、连南瑶族
亦作无功县。西汉置,属九真郡。治所在今越南南宁省宁平县附近。东汉末废。《水经·叶榆水注》:“江水对交趾朱鸢县,又东径浦阳县北,又东径无切县北。建武十九年九月,马援上言:臣谨与交趾精兵万二千人,与大兵合
亦作达呼尔部。明末清初索伦部之一部。以达呼尔族组成。分布于今黑龙江中游及精奇哩江流域。住地包括今俄罗斯阿穆尔州。17世纪中叶,坚决抵抗沙皇俄国入侵者。19世纪50年代后,部分内迁今兴安岭嫩江流域。
①南朝梁天监三年 (504) 置,为定远郡治。治所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大桥乡三官集。北齐为广安郡治。隋属钟离郡,仁寿元年 (601) 改临濠县。唐武德三年 (620) 复名定远县,属濠州。天宝四年(74
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求吉乡。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置川拓寨土千户。民国《川西边事辑览》第四编:“川拓为潘州故址,形势重要。”
在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西。《方舆纪要》卷109融县: 板江村 “在县西。成化中,怀远贼侵融县板江村据之,即此”。
在今河南修武县北。《魏书·地形志》 汲郡北修武县:“有马鸣泉。”《水经·清水注》:“山阳县东北二十五里,有陆真阜,南有皇母、马鸣二泉。”
北宋置,属金水县。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南。《舆地纪胜》卷164怀安军:三节镇“在金堂县七十里。父老相传,以为其地接三界首之间,故名。谓东接潼州铜山县界,南接简州阳安县界,西接本军本县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