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彭山县

彭山县

①唐先天元年 (712) 以避李隆基讳改隆山县置,属眉州。治所即今四川彭山县。明曹学佺《蜀中广记》 卷52彭山县: “因县之彭女山为名。” 天宝元年 (742) 属通义郡,乾元元年 (758) 复属眉州。《宋史·太宗纪》: 淳化四年 (993),“永康军青城县民王小波聚众为寇,杀眉州彭山县令齐元桭”。即此。明洪武九年 (1376) 省入眉县。十三年(1380) 复置,仍属眉州。清康熙元年 (1662) 废入眉州,雍正六年 (1728) 复置。民国初属四川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9年撤销,并入眉山县。1962年复置。

②五代晋天福初改唐昌县置,属彭州。治所在今四川郫县西北唐昌镇。后汉复为唐昌县。


(1)古县名。五代晋天福初改唐昌县置,治今四川省郫县西北唐昌镇,属彭州。汉复改唐昌县。(2)今县名。在四川省中部。属眉山市。面积465.3平方千米。人口32.3万。辖9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凤鸣镇。西汉置武阳县,治今县东北江口镇,属犍为郡。东汉为郡治。东晋侨置江阳县。南朝梁于江阳县置江州、江阳郡;改武阳县为犍为县,故治为今彭山县治。西魏改犍为县为隆山县。北周于隆山县置隆山郡,废江州及江阳郡。隋开皇初省隆山郡,又并江阳县入隆山县。武周先天元年(712年)因避李隆基讳,改名彭山县,属眉州。以县内彭亡山(今仙女山)得名,《读史方舆纪要》彭山县:彭亡山“县东十里。《郡国志》:周末彭祖家于此而亡,因名”。宋、元属眉州。明洪武九年(1376年)省彭山县,十三年复彭山县。清康熙元年(1662年)县省入眉州,雍正六年(1728年)复置。1913年属上川南道,1914年属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眉山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眉山专区。1953年划归乐山专区。1959年并入眉山县,1962年复置。1968年属乐山地区,1985年属乐山市。1997年属眉山地区,2000年属眉山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低山丘陵区。丘陵约占总面积68%。岷江从北入境,左纳府河南流出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小麦、玉米、油菜籽。牧马山辣椒驰名东南亚。以芒硝、石英矿最丰。有制硝、氮肥、水泥、化工等厂。硫化碱为出口商品。成昆铁路、新乐公路纵贯县境。岷江通航运。名胜古迹有江口、顺河汉代崖墓群、李白读书台、宋石龙凿刻及彭亡山(仙女山)。


猜你喜欢

  • 埇桥

    亦作甬桥。在今安徽宿州市城南郊跨古汴水上。《资治通鉴》: 唐贞元十六年 (800),徐州兵乱,“泗州刺史张伾出兵攻埇桥,大败而还”。元和间置宿州于此。埇,又作甬。在今安徽省宿州市城南古汴河上。唐时控扼

  • 雄勇寨

    北宋置,属火山军。在今山西河曲县东南。后废。

  • 皈朝

    即今云南富宁县东归朝镇。明崇祯中富州尝徙治于此。

  • 宣恩县

    清雍正十三年 (1735) 改施南土司置,属施南府。治所即今湖北宣恩县。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1921年属施鹤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在湖北省西南部,东南邻湖南省。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2740

  • 腾云 (雲)嶂

    在今福建明溪县东南。《方舆纪要》卷98归化县: 腾云嶂在 “县东南九十里。高约五百丈,周百里,其形如盖”。

  • 兴乐宫

    秦筑,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长安故城东南隅。《史记·孝文纪》 正义引《三辅旧事》云:“秦于渭南有兴乐宫,渭北有咸阳宫。秦昭王欲通二宫之间,造横桥,长三百八十步。”西汉高帝七年(前200)改建为长乐宫。秦筑

  • 中岳

    五岳之一。指今河南登封市北嵩山。《尔雅·释地》:“嵩高为中岳。”《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 均谓“中岳嵩高也”。金鹗《求古录·礼说》 指出:中岳之名,历代随帝都而移。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

  • 拉布

    在今四川理塘县南拉波乡。清雍正年间置拉布土百户。

  • 汾河

    源出今河南商水县西,东南流经项城县南,至沈丘县南入濄河(今泉河)。《清史稿·地理志》陈州府淮宁县:“汾河自商水流入县西南,又东入项城。”汾河为今泉河上源之一。古称汾水。黄河第二大支流。在山西省中部。《

  • 鸿沟亭

    在今安徽萧县西。《水经·渠水注》: “今萧县西有鸿沟亭。” 即 《春秋》 鲁国之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