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浑水
即今内蒙古乌审旗东南、陕西榆林市西之海流兔河 (哈柳图河)。《元和志》 卷4德静县: “周武帝于此置弥浑戍,南有弥浑水。”
即今内蒙古乌审旗东南、陕西榆林市西之海流兔河 (哈柳图河)。《元和志》 卷4德静县: “周武帝于此置弥浑戍,南有弥浑水。”
北周改武都郡置,治所在将利县(今甘肃武都县东南)。隋开皇三年(583)废。北周改武都郡置,治将利县(今甘肃陇南市东南)。辖境约当今陇南市一带。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北宋元丰五年 (1082) 置,属兰州。在今甘肃兰州市东五十里。元废。
①在今河北三河市北。《方舆纪要》卷11三河县:灵山“在县北十五里。三面出泉。《名胜记》所谓北倚灵山者也”。②在今河北曲阳县北四十里。为恒山余脉,与恒山并列于县北,山下有灵山镇。③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三十
在今山东泰安市城西一里许。《清一统志·泰安府一》: “ 《省志》: 宋真宗东封,得天书于此,故又名天书观。”
元置,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南八里。明洪武五年(1372)改为方番长官司。
明洪武十七年(1384)改白泥州置,属播州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余庆县。万历二十九年(1601)废入余庆县。元初置,治今贵州省余庆县。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改为州。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复置,万
①南朝萧詧改东梁州置,治所在安康县 (今陕西石泉县东南池河入汉水口之北)。辖境相当今陕西石泉、紫阳、汉阴、西城等县地。北周与安康县同移治今石泉县南汉江西南岸石泉咀附近。隋大业初废。唐武德二年 (619
①即今江西南丰县南石嘴村。民国《南丰县志》卷2:二十九都石嘴墟在“县东南九十里”。②即今广西桂平县东北三十里石咀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桂平县图:东北有石嘴墟。
东汉改良成侯国置,属下邳国。治所在今江苏新沂市西南沂水东。西晋改为良城县。古县名。本春秋吴良邑,西汉置良成县。始元五年(前82年)封鲁安王子文德为良成侯,置侯国。东汉复改良成侯国置县,治今江苏省邳州市
又作唅口、㟏口。即含山之口。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南。自古有道由今闻喜县东经垣曲县王屋山渡河可达河南,称作唅口道或含山路。《水经·涑水注》:洮水源东出清野山,“其水东径大岭下,西流出谓之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