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张店镇

张店镇

①金置,属平陆县。在今山西平陆县北张店镇。

②金置,属淄川县。今为山东淄博市驻地。


(1)在山西省屯留县西部。面积294.4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店,人口 1820。因姓氏得名。1949年为屯留五区,1956年改张店乡。1958年属上游公社,1959年析置北张店公社。1960年改名张店公社,1984年改镇。2000年八泉乡、宜林乡、丈八庙乡并入。绛河横穿镇境。产小麦、玉米、林产品及畜产品。县粮食主产区。为县西部重要集镇。309国道经此。(2)在山西省平陆县北部。面积115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店,人口 3300。有张姓在此驿路旁首开店铺,名张店。《资治通鉴》:唐乾宁四年(897年),“河东将李嗣昭败陕兵于猗氏,又败之于张店,遂解河中之围”,即此。其地“南扼颠��,北控盐坂,向为南北孔道”(《大清一统志》解州关隘张店镇引《平陆县志》)。宋、金以后置张店镇,属平陆县。1949年属第四区,1953年设张店乡,1958年属飞跃公社,1961年析置张店公社,1984年改镇。产小麦、棉花、玉米。有机修、面粉、白灰、食用菌等厂场。为平陆、夏县二县交界处的集贸中心。209国道纵贯镇境。东古城村古迹有古虞国都城遗址、汉墓壁画。(3)在江苏省灌南县西北部。面积42.7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店,人口 1600。早年张姓曾在此开旅店,名张家店。一日有海州州官路过此地,宿于张家店,此后名气陡增,张店之名逐渐演变为聚落名。1949年设张店乡,属灌云县新安区,1958年划归灌南县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置镇。产小麦、稻、玉米、大豆、棉花。有电线、轧钢、绒绣等厂。有公路通县城。古迹有汉墓遗址。(4)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东南部、丰乐河上游。面积145平方千米。人口4.7万。因张姓聚居开店成集得名。1949年设张店乡,1958年建公社,1983年复设乡。1984年置张店镇。1992年白塔寺、左大桥、太平桥三乡并入。主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芝麻等。有林、茶业。有磷肥、砖瓦、农机修配、农副产品加工等厂及鱼苗站。六毛公路经此。(5)在河南省唐河县西部。面积162.5平方千米。人口9.2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店,人口 2550。元末张姓在此开设饭店,得名张家店。清末简称张店。1950年设乡,1962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改镇。产小麦、棉花、花生等。有电扇、面粉、棉花加工、印刷、猪毛加工等厂。唐新公路经此。古迹有汉王桥。


猜你喜欢

  • 交和戍

    即今甘肃宕昌县治。《元和志》卷39宕州怀道县:“宕昌故城,今为交和戍,在县东五十二里。”北宋熙宁七年(1074)于此置宕昌砦。

  • 春秋郑地。当在今河南鲁山县境。《春秋》:襄公七年(前566),“公会晋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莒子、邾子于”,即此。《谷梁传》作“��”。古邑名。又作&

  • 南塘墟

    即今广东高州市西北南塘镇。清光绪 《茂名县志》: 县治西 “四十五里南塘墟”。

  • 二道河

    ①即今内蒙古兴和县(城关镇)。清于此置二道河巡司,属丰镇厅。光绪二十二年(1896)升为兴和直隶厅。1912年改为兴和县。②在今吉林珲春市东南。近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清史稿·地理志》 珲春厅:“东路三

  • 半坡山

    在今陕西府谷县西。《清一统志·榆林府》:半坡山“在府谷县西七十里”。

  • 周长铁路

    从今北京市西南周口店起,西北至长沟峪。长约5公里。1915年建成。

  • 飞云渡

    在今浙江瑞安市南飞云江上。《方舆纪要》卷94瑞安县:飞云渡在“县南七里安阳江津济处也。波流汹涌,横截南北,有飞云关,往来者必出于此渡”。

  • 如赖县

    唐开元中置,属田州。治所在今广西田林县西北潞城瑶族乡。后废。古县名。唐开元时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乐里)。属田州。北宋废。

  • 高坡营

    在今广东英德市北。《清一统志·韶州府》 “高桥营”条: 高坡营 “在县北江东岸……均防江要地”。

  • 松洋山

    在今福建惠安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99惠安县: 松洋山 “在县东南三十余里。高大甲于县境诸山,为一方巨镇。山北有洞,亦曰松洋洞,洞口仅容一人,中宽广容二三百人。宋元之季,民常避难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