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建昌县

建昌县

①东汉永元十六年 (104) 分海昏县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奉新县西一百四十里,潦河南。以其户口昌盛,因以为名。南朝宋元嘉二年(425) 移治废海昏城 (今江西永修县西北艾城)。陈属豫宁郡。隋属豫章郡。唐武德五年 (622) 为南昌州治,八年 (625) 后属洪州。北宋太平兴国七年 (982) 改隶南康军。元元贞元年 (1295) 升为建昌州。明初复为县,属南康府。1914年改名永修县。

②南朝宋元嘉十年 (433) 置,属宋兴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北。齐属安兴郡。北周废。

③南齐置,属襄阳郡。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境。后废。

④南朝梁改辰阳县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湖南辰溪县西北。陈复名辰阳县。

⑤西魏置,为芦北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文县西南。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名长松县。

⑥北周避文帝宇文泰讳改泰昌县置,属建平郡。治所即今四川巫山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大昌镇。不久改为大昌县。

⑦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顺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南一带。贞观元年 (627) 废。

⑧金天辅七年 (1123) 改昌州置,属桓州。治所在今内蒙古太仆寺旗西南九连城淖尔旁。明昌七年(1196) 改为宝山县,属昌州。元初废。

⑨在今四川西昌市。《元史·文宗纪》: 至顺元年 (1330) 六月,“罗罗斯土官撒加伯合乌蒙蛮兵万人攻建昌县”。即此。县当为路之讹。

⑩清乾隆四十三年 (1778) 改塔子沟厅置,属直隶承德府。治所在塔子沟 (今辽宁凌源市)。光绪三十年 (1904) 改属朝阳府。1914年1月因与江西建昌县重名,改为塔沟县,8月改名凌源县。1931年析置凌南县。1937年将凌南、凌源二县合并为建昌县。1940年废。1945年抗日战争战胜利后复分为二县。1949年复改凌南县为建昌县。1955年划归辽宁省。


(1)古旧县名。东汉永元十六年(104年)分海昏县置,治今江西省奉新县西。属豫章郡。“以其户口昌盛,因以为名”(《太平寰宇记》)。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移治今永修县西北艾城。唐属洪州。两宋属南康军。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建昌州。明洪武初降为县,属南康府。清因之。1914年改名永修县。(2)在辽宁省西南部,西南邻河北省。属葫芦岛市。面积 3160 平方千米。人口60.6万。辖7镇、21乡。县人民政府驻建昌镇。西汉置广成县(即今县),属右北平郡。东汉废。十六国后燕置广都县(即今县),属北平郡。北魏属建德郡。北齐废。明为蒙古牧地。清乾隆三年(1738年)属承德府塔子沟厅。乾隆四十三年降塔子沟厅为建昌县(今凌源市)。“建昌”一名是取建德、昌黎两郡字头而来的。1914年改称凌源县。1931年析凌源县、朝阳县部分地区成立凌南设治局,治所在今建昌镇,为今县境设治之始。1933年改为凌南县,境内蒙古族为喀喇沁左旗统治。1937年蚨南、凌源两县合并,仍称建昌县(治今建昌镇)。1940年撤销建昌县,并入喀喇沁左旗,原旗公署由南公营子迁至建昌镇,实行蒙汉统一治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成立建昌县民主政府,属热东专署。1946年国民党统治成立凌南县,同年解放。1947年成立建东县民主政府。1948年建东县并入建昌县,属热河省。1955年属锦州专员公署,1958年属朝阳市。1964年属朝阳专员公署,1984年属朝阳市,1989年属锦西市,1994年属葫芦岛市。地势西高东低。河流有大凌河(南源)、六股河、黑水河、青龙河、豪桑河、小凌河。属中温带湿润气候。农产玉米、高粱、谷子、棉花、大豆等。白梨著名。矿产有煤、铅、锌、金等。有采矿、机械、建材、化工、纺织、食品等工业。有魏塔铁路和306国道、朝青公路。


猜你喜欢

  • 双屿

    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西南六横岛与佛渡岛之间,系明中叶贸易商港。《明史·朱纨传》:“闽人李光头、歙人许栋据宁波之双屿,为之主司。”即此。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港为朱纨捣毁。

  • 善阐路

    蒙古至元七年 (1270) 置,为云南行省省会。治所即今云南昆明市。辖滇池周围地区及今云南禄丰、易门、宜良、嵩明等县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 改中庆路。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改善阐府为路,十三

  • 小江场

    在今广东饶平县治黄冈镇。元《大德南海志》卷6:盐课,“隆井、招收、小江三场,隶潮州路”。明、清仍为盐场。《清一统志·潮州府》:小江盐场“在饶平县(今三饶镇)东南黄冈镇。明置盐课司,管四栅。黄冈迤东为大

  • 沤夷川

    一作呕夷川。其说不一:《周礼·职方》并州:“其川虖沱、呕夷”。郑玄注谓即祁夷水,当今山西广灵、河北蔚县等县境的桑干河支流壶流河。《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则以为是滱水,即今河北中部大清河支流唐河。

  • 武侯城

    ①在今四川汉源县北清溪镇北。《元和志》卷32黎州: 贞元二年 (786),韦皋 “又于州北故武侯城逦迤置堡三所,为州城之援”。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 卷35黎州: “ 《志》 云: 州北三里有武侯城。

  • 临潢府

    辽 (契丹) 天显十三年 (938) 置,治所在临潢县,即辽上京 (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辖境大抵与今巴林左旗相当。金天眷元年(1138),改辽上京为北京,天德二年 (1150),改北京为临潢府

  • 兴宁郡

    东晋成帝时析云南郡置,属宁州。治所在弄栋县(今云南姚安县西北十七里旧城)。辖境约当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西部。南齐治所在青蛉县(今云南大姚县)。南朝梁末废。东晋成帝时置,治弄栋县(今云南姚安县西北)。属

  • 艾拉克淖尔

    即今新疆克拉玛依市东北艾里克湖。《清史稿·地理志》 塔尔巴哈台厅:“苏尔图河出斋尔山,东流,会纳木河,又东潴为艾拉克淖尔。”

  • 洛阳口镇

    北宋置,属沙县。即今福建沙县东南琅口。《元丰九域志》 卷9南剑州: 沙县有洛阳口镇。元废。

  • 上集街

    即今河南淅川县城关镇。清咸丰《淅川厅志》卷1:上集街“在板桥保。城北五十里,有小集”。1960年淅川县由老城迁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