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延津县

延津县

①北宋政和七年(1117)改酸枣县置,属开封府。治所即今河南延津县。金贞祐三年(1215)升为延州,徙治今原阳县东北延州村。元至元九年(1272)降为延津县,还治今延津县,属南京路。二十五年(1288)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清雍正二年(1724)属卫辉府。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②辽置,属银州。治所在今辽宁铁岭市。金皇统三年(1143)废。


(1)古县名。辽置,治今辽宁省铁岭市。为银州治。金废。(2)今县名。在河南省北部。属新乡市。面积946平方千米。人口47.5万。辖4镇、14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西周为胙国和燕国(又作南燕)。春秋为胙国、燕国和廪延、枣邑。战国为燕邑和酸枣邑。秦置燕县(治今延津县东北大城村)、酸枣县(治今延津县西南),均属东郡。西汉改燕县为南燕县,酸枣县改属陈留郡。东汉改南燕县为燕县。西晋末改燕县为东燕县,属濮阳国。北齐废酸枣县。隋开皇六年(586年)又置酸枣县(治今延津县城西),十八年改东燕县为胙城县,治今延津县东北,二县均属滑州;大业初胙城县属东郡,酸枣县属荥阳郡。唐武德二年(619年)于胙城县置胙州,四年废,酸枣、胙城二县属滑州。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改酸枣县为延津县,以县北黄河渡口延津命名,治延州店(今属原阳县),属开封府。《左传》隐公元年(前722年):郑叔段侵郑,“至于廪延”。杜预注:“廪延,郑邑,陈留酸枣县北有延津。”金泰和八年(1208年)胙城县移治华里店,即今延津县北胙城。贞廞二年(1214年)升延津县为延州;胙城县移治宜村(今胙城西),为卫州治。元至元九年(1272年)废延州为延津县,属汴梁路;大德年间移治今延津县城,泰定元年(1324年)胙城县还治华里店,属卫辉路。明洪武十年(1377年)废胙城县入汲县,十三年复置胙城县,属卫辉府;延津县改属开封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延津县改属卫辉府,五年废胙城县入延津县。1913年属豫西道,1914年属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平原省新乡专区。1952年属河南省新乡专区,1969年属新乡地区,1986年属新乡市。地处黄河故道,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微倾。文岩渠、大沙河、柳青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油菜籽为主。工业有化肥、棉织、机械、农机制造、动力配件、皮革、印刷、面粉、砖瓦、水泥等。新兖铁路横贯中部,新长、郑滑公路经此。古迹有千佛碑、万寿塔、七级浮屠、酸枣阁、白马塔、陈玉成殉难处等。


猜你喜欢

  • 威肃军

    五代晋天福七年 (942) 降警州置,治所在今宁夏平罗县南姚伏镇。北宋废为定远镇。

  • 赤塘关镇

    金置,属阳曲县。故址在今山西阳曲县北三十里何庄。

  • 龙逢城

    在今安徽潜山县北皖水北岸。《寰宇记》卷125舒州怀宁县“废皖城”作“逢龙城”。

  • 梅花江

    即今福建长乐市东北梅花镇附近的闽江,为闽江下游入海之南口,通往省城福州之海上门户。《方舆纪要》 卷96福州府长乐县 “马头江” 条下: 梅花江 “在府东北五十里,近梅花所城,亦曰梅江,亦曰梅花澳。嘉靖

  • 天阶山

    在今福建将乐县东南。《寰宇记》卷100南剑州将乐县:天阶山“在县南二十里。《建安记》云,山下有宝华洞,即赤松子采药之所。洞中有泉,有石燕、石蝙蝠、石室、石柱、石臼、石井。俗云,其井南通沙县溪,复有乳泉

  • 吉阳山

    ①一名三姑山。即今安徽黟县东北三十里三府尖。黟山主峰之一。《方舆纪要》卷28黟县:吉阳山“今名三姑山。高三百三十仞,周三十里,有三峰鼎峙。吉阳水出焉”。②一名吉山。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南。《元和志》卷27

  • 屯河卫

    明永乐三年(1405),属奴儿干都司。在今黑龙江省伊春市南汤旺河流域。后废。明永乐三年(1405年)置,治今黑龙江省汤旺河流域。属奴儿干都司。后废。

  • 招收都

    在今广东汕头市东南达濠区。明洪武二十八年 (1395),移海口巡司于此,称招宁巡司。清康熙五十七年 (1718) 移置达濠城。《清一统志·潮州府》: 招宁巡司 “在潮阳县东三十里招收都”。在今广东省汕

  • 子云城

    即紫云城。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二十五里子云山。《方舆纪要》卷72犍为县:紫云城“在县东南十五里,亦曰子云城。相传杨子云曾居此。宋宝祐中兵乱,筑城置戍于此”。

  • 乞活台

    即今河南开封市东南繁台。汉为吹台。西晋末,乞活居此,俗称乞活台。《水经·渠水注》:“晋世丧乱,乞活凭居,削堕故基,遂成二层,上基犹方四五十步,高一丈余,世谓之乞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