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原路
金皇统二年(1142)并宋泾原、环原二路置,治所在庆阳府(今甘肃庆阳县)。辖境相当今甘肃环县、镇原、泾川以东,灵台以北和陕西长武、彬县、永寿、旬邑、淳化等县地。元初废。
金皇统二年(1142年)合宋泾原、环庆二路置,治庆阳府(今甘肃庆阳市)。辖境约当今甘肃省环县、镇原、泾川等县以东,陕、甘边界以西,陕西省永寿、淳化等县以北的泾河中游及环江流域。蒙古废。
金皇统二年(1142)并宋泾原、环原二路置,治所在庆阳府(今甘肃庆阳县)。辖境相当今甘肃环县、镇原、泾川以东,灵台以北和陕西长武、彬县、永寿、旬邑、淳化等县地。元初废。
金皇统二年(1142年)合宋泾原、环庆二路置,治庆阳府(今甘肃庆阳市)。辖境约当今甘肃省环县、镇原、泾川等县以东,陕、甘边界以西,陕西省永寿、淳化等县以北的泾河中游及环江流域。蒙古废。
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北十里大河塔乡。明成化十年 (1474) 巡抚余子俊设置,为榆林卫东路九堡之一。清有都司驻守。
1925年由胶东道分置,属山东省。治所在福山县(今山东烟台市西南福山镇)。辖境相当今山东烟台、蓬莱、招远、栖霞、龙口、莱阳、莱西、海阳、文登、荣成、乳山等市县地。1928年废。
①隋开皇三年 (583) 改通井县置,属新州。治所在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洋溪镇。大业初属新城郡。唐武德初属梓州。大历二年 (767) 属遂州。宋属潼川府。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废入射洪县。②元至元十
唐武德二年 (619) 置秦州总管府,治所在上邽县 (今甘肃天水市)。领秦、渭、岷、洮、叠、文、武、成、康、兰、宕、扶等州。辖境相当今甘肃境内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兰州市以南地区。七年(624) 改为秦州
即今广东恩平市。《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恩平县 “恩平故城” 条: “ 《城邑考》,今县城本恩平堡,成化二年筑砖城,置恩平堡巡司于此,寻升为县。”
今湖南湘水上源于今广西兴安县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与蒸湘、潇湘合称为三湘。湘水上源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与漓水合后称漓湘。与蒸湘、潇湘合称“三湘”。
①在今四川小金县西小金川河北岸新格乡(僧格宗)。《清史稿· 图钦保传》: 乾隆三十七年(1772) 征金川,“师进至僧格宗,图钦保自河西科多渡桥攻河东,至喀咱木笼山梁,抵奢垄,贼奔美诺”。②在今西藏洛
①即今河北武安市西南磁山镇。邯涉铁路经此。②在今山东兖州西三十里。《清一统志·兖州府一》: 嵫山 “元大德间碑云: 兖郡有山曰磁,郡在其左,故县名嵫阳。诸志称为磁阳山,非也”。③在今山东烟台市西北与蓬
即车后营。在今河北迁西县北五十里滦阳乡。《方舆纪要》 卷17迁安县 “三屯营” 条下: “滦阳营,《郡志》 谓即辽所置滦河县也。县属泽州,金废。明初置滦阳营于此。隆庆初亦为三屯营兵驻顿处,改今名 (车
唐贞观二十二年 (648) 置,为牢州治。治所在今四川盐边县西北。永徽三年 (652) 废入昌明县。古县名。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置,治今四川省盐边县北。属牢州。永徽三年(652年)废入昌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