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广德寺

广德寺

①原名云居寺。在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城西二十六里。建于隋唐时期。唐皮日休《过云居寺玄福上人旧居》诗指此。明景泰年间重修后改名广德寺。现存大殿及殿后之多宝塔。大殿为单檐硬山顶式,系清代重修。多宝塔建于明弘治七年(1494)至九年间,为砖石结构,通高17米。台座八角形,高10余米。四面券门,南面嵌多宝佛塔石匾一方。台座上分立五塔,正中一塔为覆钵式塔,体量较大,四隅小塔为六角形密檐式实心塔。塔下有雕刻精细的石制须弥座。广德寺多宝塔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②在今四川遂宁市西郊卧龙山麓。始建于唐,名普济寺(禅林寺),北宋改为广利寺,明改为广德寺。《舆地纪胜》卷155遂宁府:广利寺“在小溪县西五里。岩壑之胜, 甲于一方”。今寺为明、清建,为七殿一坊一桥的九重宫殿式建筑。多为明代建筑群体,至今保存完好。内有守建舍利塔,宋至清碑数通。


原名云居寺。在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城西约13千米处。系汉唐以来古多宝佛塔刹,唐人皮日休曾有《过云居寺玄福上人旧居》诗,记述寺当年景象。明景泰年间重建后,改名广德寺。现存天王殿、藏经楼及楼后的多宝佛塔,与新修的大雄宝殿已形成一组完整的寺院建筑。藏经楼为重檐硬山顶式,系清代重修。大雄宝殿重檐九脊,翼角翚飞。多宝佛塔建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至弘治九年间,为砖石仿木结构,通高约17米,其底层塔座为八方形,上叠浅檐,下奠矮基,砖砌角柱,石雕螭首。四面石砌券门,正门上方石额刻“多宝佛塔”四字。座上复建五塔耸立。居中央者为喇嘛塔,四隅为六角亭式塔,均置于镌刻精细的石座之上。在台座及小塔的外壁,都嵌有石雕佛龛,每龛供石佛一尊,风姿俊逸,古雅端庄。塔体造型庄重挺拔,别具风格。多宝佛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德寺


猜你喜欢

  • 博涩寨

    在今广西武鸣县东六十里。明正统中置巡司于此。

  • 讷河厅

    清宣统二年(1910)改东布特哈置,为直隶厅,属黑龙江省。治所即今黑龙江省讷河市。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2:“以讷默尔河得名。”1913年降为讷河县。清宣统二年(1910年)置,治今黑龙江省讷河市。

  • 石板店

    亦名金滩场。即今四川达县南之石板乡。民国《达县志》卷3:石板店“距城五十里”。

  • 吉林县

    1913年改吉林府置,为吉林省会。治所即今吉林省吉林市。1929年因与省重名,改名永吉县。旧县名。1913年由吉林府改置,治今吉林省吉林市。1929年因与省重名,改名永吉县。1936年城区部分改设吉林

  • 李子桥镇

    即今四川荣县东南李子乡。清道光《荣县志》卷10:李子桥场在“县南五十里”。

  • 高望苑

    东汉永初六年 (112) 置,在今四川会理、会东二县境。为皇家牧马之地。在今四川省会理县一带。东汉永初六年(112年)置,为牧马之地。

  • 西光城

    在今河北东光县西三里。《寰宇记》卷68东光县:“西光城,《隋图经集记》曰:后魏孝昌三年,葛荣略其地,对东光筑城以据之,故名。”清光绪《东光县志》卷1:“按,今邑西虽无城形,而地多冈阜,想即当年遗址。”

  • 文殊寺

    一名文殊院。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中台灵鹫峰顶。唐释法云建。《清一统志·代州》:文殊寺“相传寺成时,文殊现金像,塑工安生肖之,名曰真容院。明易今名”。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乾隆二十五年(1760

  • 暖泉

    ①在今河北蔚县西三十里暖泉镇。《方舆纪要》 卷44蔚州: 暖泉 “其水夏凉冬温,资以灌溉”。②在今山西万荣县南孤山北侧。《清一统志·蒲州府一》: 暖泉 “在万泉县南孤山之阴。数穴涌出,隆冬不冻。明万历

  • 王家营集

    即今江苏宿迁市西北王官集镇。《清一统志·徐州府二》“沙坊集”条下:王家营集“在(睢宁)县东北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