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越卫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平越千户所置,属四川布政司。治所即今贵州福泉县。寻改属贵州都司。清康熙十一年(1672)改为平越县。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置平越千户所,十五年改为卫,治今贵州省福泉市。十七年升为军民指挥使司。先属四川布政司,后属贵州都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于卫城置军民府。清康熙十年(1671年)废卫。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平越千户所置,属四川布政司。治所即今贵州福泉县。寻改属贵州都司。清康熙十一年(1672)改为平越县。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置平越千户所,十五年改为卫,治今贵州省福泉市。十七年升为军民指挥使司。先属四川布政司,后属贵州都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于卫城置军民府。清康熙十年(1671年)废卫。
即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东北黄花甸镇。清咸丰 《岫岩志略》 卷3凤凰城: 黄花甸在 “城西一百五十里”。
1917年改绥楞设治局置,属黑龙江省绥兰道。治所在上集厂 (今黑龙江省绥棱县东南上集镇)。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2: “境北有绥棱山,故名。” 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1941年移治兴农镇 (今绥棱
即今山东东阿县西南姜楼乡。清道光 《东阿县志》 卷2 《镇集》: “姜家楼在城 (今平阴县西南东阿镇) 西北三十里。”
①在今山西灵石县东七十里,尖阳山之东。《清一统志·霍州》:石膏山“产石膏。有上、中、下三岩,峰峦壁立,溪壑幽深”。②又名北峰山。即今山东青州市西南二十五里玲珑山。南阳水发源于此。《汉书·地理志》 齐郡
从北京丰台至河北张家口市,系京绥线的一段。全长201公里。由詹天佑主持修筑,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动工,宣统元年 (1909) 竣工。旧铁路名。从北京丰台到河北省张家口。全长201千米。190
在今广东阳春市东南。《舆地纪胜》 卷98南恩州: 铁坑山 “在阳春县之东。胡铨有诗”。《方舆纪要》 卷101阳春县: 铁坑山 “在县东二十里。高七十余丈,周三十里。山势盘旋,古木森蔽。产铁”。
秦置,属东城县。在今安徽和县北四十里乌江镇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垓下大败,南走东城,“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正义》:“《括地志》云:乌江亭即和州乌江县是也。”秦置,即今安徽省
亦作上方镇。即今江苏江宁县东上坊乡。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上元县记:“上方镇在城东南十里。”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北部、宁镇山脉西端。面积57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上坊,人口 3200。
在今河北涿州市西南十八里。《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先世居此。《水经· 巨马河注》: “巨马水又东,郦亭沟水注之,水上承督亢沟水于逎县东,东南流历紫渊东。” 郦道元称: “余六世祖乐浪府君,自涿之先贤乡爰
亦作臈壁洞。明宣德三年 (1428) 置,属大旺安抚司。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水田乡 (腊壁司)。清初改为腊壁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