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卫
明洪武五年(1372)置,属山东都司。在今山东聊城市城东偏。《方舆纪要》卷34东昌府:平山卫,“《志》云,城中有二阜,谓之平山。明初建卫于此, 因名”。
明洪武五年(1372年)置,因城中有平山,故名。治今山东省聊城市。清设守备及领运千总。
明洪武五年(1372)置,属山东都司。在今山东聊城市城东偏。《方舆纪要》卷34东昌府:平山卫,“《志》云,城中有二阜,谓之平山。明初建卫于此, 因名”。
明洪武五年(1372年)置,因城中有平山,故名。治今山东省聊城市。清设守备及领运千总。
金建,即今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东南山城镇。《金史·太祖纪》: 收国二年 (1116) 五月,“阿徒罕破辽兵六万于照散城”。即此。即今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山城。金收国二年(1116年),乌论石准大败辽军
在今安徽全椒县西。《明一统志》卷18滁州:北独山“在全椒县西六十里。崒然特起,不与众山相接。上有汉高祖庙及古塔”。
即会军山。在今四川中江县南。《新唐书·地理志》 梓州铜山县:“有会军堂山。”《寰宇记》卷82铜山县:会军堂山“高三里。蜀主刘玄德遣孔明、张飞分定州界,略地至此,百姓以牛酒犒师,武侯因会军士于此,后传云
在今山东济南城北二里。唐段成式 《酉阳杂俎》 卷11: “历城北二里有莲子湖,周环二十里,湖中多莲花,红绿间明,乍疑濯锦。又渔船掩映,罟罾疏布,远望之者,若蛛网浮杯也。”
南朝梁建,故址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唐许嵩《建康实录》卷2注曰:上容渎“在句容县东南五里,顶上分流,一源东南三十里十六埭,入延陵界;一源西南流二十五里五埭,注句容界。上容渎西流入江宁秦淮。后至陈高祖即位
即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方舆纪要》卷123安庄卫:安庄城“今卫治。洪武二十五年筑”。
即今新疆西北部及哈萨克斯坦东北部之伊犁河。元耶律楚材《西游录》上:阿里马城“又西有大河曰亦列,河之西有城曰虎司窝鲁朵”。
①在今山西沁水县南。《方舆纪要》卷43沁水县:“石楼山在县城南, 山下有濯缨泉,流入杏谷水。”《清一统志·泽州府》:石楼山“在沁水县西南里许,俯瞰县城, 山石崚嶒,望之若楼台状”。②又名通天山。在今山
在今安徽望江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6望江县: 埭沟河“在县北六十里,受漳湖诸流,连怀宁县境之沙滩,又东经石库渡至皖口入江”。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置,治所在泉州 (今福建泉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地。次年改置泉州行中书省。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治泉州(今属福建)。辖境相当今福建省。次年改泉州行中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