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儿山
①在今吉林延吉市西南。西与马鞍山相接。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9: 帽儿山在 “ (珲春)城西北二百五里,高五十六丈”。
②即今吉林临江市。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置临江县于此。民国徐曦 《东三省纪略》 卷2: “临江县,县治土名帽儿山,当鸭绿江之北岸。”
③即今黑龙江省尚志市西北帽儿山镇。清光绪 《吉林全省地舆图》: 长寿县西北有帽尔山。民国徐曦 《东三省纪略》 卷8: 东清铁路有帽儿山站。
①在今吉林延吉市西南。西与马鞍山相接。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9: 帽儿山在 “ (珲春)城西北二百五里,高五十六丈”。
②即今吉林临江市。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置临江县于此。民国徐曦 《东三省纪略》 卷2: “临江县,县治土名帽儿山,当鸭绿江之北岸。”
③即今黑龙江省尚志市西北帽儿山镇。清光绪 《吉林全省地舆图》: 长寿县西北有帽尔山。民国徐曦 《东三省纪略》 卷8: 东清铁路有帽儿山站。
在今浙江永嘉县西北柟溪西南。《寰宇记》卷99温州:“白岸亭在楠溪西南,去州八十七里。因岸沙白为名。谢公(灵运)游之,诗云:‘拂衣遵沙垣,缓步入蓬屋。近涧涓白石,远山映疏木。’”
在今四川小金县西北。《清一统志·懋功屯务厅》: 昔岭 “在绥靖屯东一百九十里”。《清史稿·四川土司传》: 乾隆三十八年 (1773) 征大小金川,定边将军温福由功噶进兵,“以贼扼险不得进,别取道攻昔岭
即北石窟寺。在今甘肃西峰市西南五十里。
在今海南万宁县东。《方舆纪要》 卷105万州: 莲头镇在 “州东三十里。有巡司”。莲头为莲塘之讹。
亦作习弥山。在今云南云县东六十里。《明一统志》 卷87大侯州: 昔弥山 “在州东六十里”。
①西汉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临邑县东北古城。东汉移今临邑县北德平镇西南,改称西平昌县。北魏永熙二年(533)复还故治,仍名平昌县。北齐天保七年(556)移今临邑县北德平镇。五代唐改名德平县。②西汉
清置,属德惠县。即今吉林德惠市东北岔路口镇。《清史稿·地理志》 德惠县官商路:“东:岔路口达榆树。”在吉林省德惠市东北部,东北濒松花江。面积220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岔路口,人口 29
在今浙江青田县西北八十里古竹村。《方舆纪要》 卷94处州府丽水县: 苦竹口隘 “在府南二十里,路出青田水口。《闻见录》: 由苦竹口至青田水道一百二十里”。
在今广西容县北。《方舆纪要》卷108容县:李家陂在“县北半里。思登江汇流处也。溉田甚广”。
在今湖北鄂州市西三十里。《舆地纪胜》卷81寿昌军: 黄子矶 “在县西与逻洲相接,世传黄巢置砦于此”。《清一统志》 谓 “在武昌县西三十里”。在今湖北省鄂城市西。相传唐末黄巢率众起义,曾结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