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乐州
五代南汉置,治所在石康县 (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三十里石康镇)。辖境相当今广西合浦县东部及广东廉江县部分地。北宋开宝五年 (972)废。
五代南汉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常乐。辖境相当今合浦及广东廉江市西南部分地。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入石康县。
五代南汉置,治所在石康县 (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三十里石康镇)。辖境相当今广西合浦县东部及广东廉江县部分地。北宋开宝五年 (972)废。
五代南汉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常乐。辖境相当今合浦及广东廉江市西南部分地。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入石康县。
北周大象二年(580)改邺县置,属相州。治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隋开皇十年(590)复为邺县。古县名。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改邺县置,治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为魏郡治。隋开皇十年(590年)复
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北。即古扬水入汉水之口。《晋书·朱伺传》:王廙将西出,“遣长史刘浚留镇扬口垒”。在今湖北省潜江市西北。东晋建武元年(317年),王廙将赴荆州,留长史刘浚镇扬口垒,即此。
清乾隆四十三年 (1778) 改喀喇河屯厅置,属承德府。治所即今河北承德市西南滦河镇。民国初属直隶热河道。1928年属热河省。1939年移治鞍匠屯 (今滦平县)。1956年属河北省。在河北省东北部,西
①即井陉山。在今河北井陉县北。《穆天子传》卷4:“至于鈃山之队”(《史记索隐》引作“陉山之隧”)。《方舆纪要》卷14井陉县:陉山在“县(今城关镇)东北五十里。井陉之险,为河北、河东之关要。今县境诸山错
在今江苏常熟市东北,介于高浦口与许浦口之间。清时曾有千总驻守。
即今山西襄垣县北下良乡。《清一统志·潞安府》:下良镇“在襄垣县北三十里”。在山西省襄垣县东北部。面积174.4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下良村,人口2650。明嘉靖中置镇,1949年为襄垣县
西汉置,属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西部。《汉书·地理志》: 都乡侯国 “有铁官”。东汉属常山国。后废。
①在今江西靖安县西北。《寰宇记》 卷106洪州靖安县: 桃源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胜景如武陵。上有仙姑坛及龙须药臼等九洞。其水注下, 南与毛竹水合。 又山上有宝峰院、
在今安徽休宁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8休宁县: 举岭寨 “在县东北十五里天葆岩。《志》 云:县东南方山有白际岭寨……皆宋置,元废”。
明洪武四年(1371)改平滦府置,属北平行中书省(后属京师)。治所在卢龙县(今河北卢龙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长城以南的陡河以东之地。清属直隶省。1913年废。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平滦府置,治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