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斗山
在今湖南泸溪县西南一百四十里。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巴斗山“高入云表,登其巅者盛夏挟纩,俯视乾、凤、泸、麻苗寨民村,历历在目,绵亘数十里。东之五里坪,西之军田坪,南之踏虎,北之狗岩,俱此山支麓。山高谷深……生苗入境,多于此山瞭望虚实,为泸境必据之险”。清魏源《圣武记》卷7《乾隆湖贵征苗记》载:乾隆六十年(1795),乾州苗“出泸溪巴斗山,大焚浦市,分寇泸溪、麻阳东北,复逼镇筸”。
在今湖南泸溪县西南一百四十里。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巴斗山“高入云表,登其巅者盛夏挟纩,俯视乾、凤、泸、麻苗寨民村,历历在目,绵亘数十里。东之五里坪,西之军田坪,南之踏虎,北之狗岩,俱此山支麓。山高谷深……生苗入境,多于此山瞭望虚实,为泸境必据之险”。清魏源《圣武记》卷7《乾隆湖贵征苗记》载:乾隆六十年(1795),乾州苗“出泸溪巴斗山,大焚浦市,分寇泸溪、麻阳东北,复逼镇筸”。
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六十里,跨水阳江南接芜湖县界。《资治通鉴》: 唐大顺二年 (891),“杨行密遣其将刘威、朱延寿将兵三万击孙儒于黄池,威等大败”。胡注: “ 《九域志》: 宣州当涂县有黄池镇”,即此
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小丘之西。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西南而望,斗折蜿行, 明灭可见。其岸势犬
古地区名。在今安徽郎溪县西北及宣州市东北境,北接江苏高淳县界。《左传》: 哀公十五年 (前480) 夏,“楚子西、子期伐吴,及桐汭”。杜注: “宣城广德县西南有桐水,出白石山,西北入丹阳湖。”为古桐水
在今陕西兴平市西二十五里马嵬镇。《新唐书·明皇纪》:天宝十五载(756),帝幸蜀,“次马嵬……赐贵妃杨氏死”。即此。郑畋有《马嵬坡》诗。白居易《长恨歌》:“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皆指此。在
①唐武德四年(621)置,属林州。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南。贞观七年(633)废。②唐垂拱二年(686)置,属悉州。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东南。天宝初属归诚郡。乾元初复属悉州。广德后地入吐蕃。古县名。唐初置,
唐贞元十三年(797)筑,即今甘肃环县南方渠镇。
在今四川南坪县东二十五里。《隋书·地理志》 同昌县:“有邓至山,云邓艾所至,故名焉。”《元和志》卷22同昌县:“邓至山,在县东二十五里。”
在今山东莒县东二十里。元于钦 《齐乘》作 “屋漏山”。《方舆纪要》 卷35莒州 “焦原山” 条下: 屋楼山 “以重叠耸秀而名”。
西魏改魏安郡置,为沔州治。治所在甑山(今湖北汉川县东南十里)。明曹学佺《名胜志》:汉川郡“以县南一里汊水为名”。隋开皇初废。
北宋置,在今湖北大冶市东。《宋史·地理志》 大冶县: “有富民钱监。”宋置,在今湖北省大冶市东。《宋史·地理志》:兴国军大冶,“有富民钱监”,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