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巴山县

巴山县

①南朝梁普通三年(522)置,属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乐安县东北公溪镇。以巴山为名。大同二年(536)为巴山郡治。陈光大年间属巴山郡。隋开皇九年(589)废。

②隋开皇五年(585)置,属江州。治所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七十二里巴山村。《寰宇记》卷147长阳县:废巴山县“县北有山曲折似巴字,因以为名”。大业初属清江郡。唐属硖州,天宝八年(749)废。


古县名。南朝梁普通三年(522年)分新建县置,治今江西省崇仁县西南。因巴山得名。属临川郡。大同二年(536年)为巴山郡治。隋开皇九年(589年)废。


猜你喜欢

  • 定川县

    ①南朝梁大通二年 (528) 置,属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临川市东北雷坊。隋开皇九年 (589)并入临川县。②隋平陈后改定川郡置,属越州。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南成均镇古城。《新唐书·地理志》 定州:“以

  • 东莲子湖

    即今辽宁盘山县东北东莲花泡。明《辽东志》卷3:镇武堡“莲子湖东空”。即此。

  • 打回

    即淡邈。今缅甸南部之土瓦。见《明史·外国列传七》 “剌泥”条。

  • 且末

    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且末城(今新疆且末县城西南)。东汉初为鄯善所并。寻复立。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鄯善王比龙避沮渠安周之难,曾奔且末。北魏末,为吐谷浑所并。

  • 龙额县

    亦作龙赖县。唐贞观十二年(638)置,属笼州。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东北。唐末废。古县名。唐贞观十二年(638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东北。属笼州。唐末后废。

  • 陪尾山

    《尚书· 禹贡》: “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 《史记·夏本纪》 作负尾; 《汉书·地理志》 作倍尾、横尾。一说在今湖北安陆北,《汉书·地理志》 江夏郡安陆县 (今湖北云梦县): “横尾山在东北,

  • 双滘

    即今广东阳春市西南双滘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东安县西南双滘水岸有双滘墟。

  • 乐碛镇

    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六十里乐碛镇。清道光《江北厅志》卷2:乐碛镇“去城一百二十里”。李元《蜀水经》卷5:“江水又东经乐碛镇。碛深不过丈余,冬水涸时往往胶舟。谚云:深不过巴阳,浅不过乐碛。”

  • 飞鸢堡

    在今山西岚县岚城西北六十里乏马岭。《宋史·地理志》:岚州宜芳县“有飞鸢堡”,即此。金升为飞鸢镇。在今山西省岚县岚城镇西北。《宋史·地理志》岚州宜芳县有飞鸢堡,即此。北宋庆历中修葺,以兵戍守。金升为镇。

  • 肥陵山

    即 “八公山”。在今安徽寿县西北五里。《寰宇记》 卷129寿春县: “八公山一名肥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