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域
今西藏中部工布区域。《新唐书吐蕃传笺证》引《吐蕃历史文书》云:“罗阿遂弑支弓赞普,王子霞基与聂基二人被放逐于工域”,即此。
今西藏中部工布区域。《新唐书吐蕃传笺证》引《吐蕃历史文书》云:“罗阿遂弑支弓赞普,王子霞基与聂基二人被放逐于工域”,即此。
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下。北宋欧阳修 《瑯琊山六题》 诗中有 《琅琊溪》 诗: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在今山西广灵县西作疃村西南。《方舆纪要》卷44广灵县:“作疃池在县西十三里,东注于壶流川。今涸。”
在今河北涉县东五里。《方舆纪要》 卷49涉县: 韩王山,“相传韩信曾驻兵于此”。
在今黑龙江省抚远县东南青海乡南。清光绪《吉林通志》 卷17: 乌苏里江西岸,北至混同江南岸旧设噶珊有 “和罗”。
大理国时部落之一。居住于沙过甸一带。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南。《元史·地理志》 威龙州:“在路西南,夷名巴翠部,领小部三:一曰沙娲普宗;二曰乌鸡泥祖;三曰娲诺龙菖蒲, 皆獹鲁蛮种。”至元十五年(1278)合
余暨(今浙江萧山市)、余姚、余杭三县,古人习称三余。《水经·渐江水注》:“汉末,童谣云:‘天子当兴东南三余之间。’”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2谓“三余”为余干(今江西余干县)、余姚、余杭。《方舆纪要》卷
①唐至德元年 (756) 改安定县置,为泾州治。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金大定七年(1167) 改名泾川县。②即保宁县。治所在今广东电白县电城镇东。《旧唐书·地理志》 作保定县。③北宋宣和七年 (1
①在今河北唐山市东北二十里。初为一村落,因盛产煤而繁荣。清光绪中开掘,属滦州煤矿。1900年属开滦煤矿。②在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区南。清光绪《哈尔滨一带全图》有马家沟。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吉林滨江
又名陉山。在今河北井陉县北,与鹿泉市接界。《汉书·地理志》 石邑县:“井陉山在西。”《元和志》卷17井陉县:陉山“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井陉”。《清一统志·正定府二》 引《旧志》:“山在今县北五十
①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南大桥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江都县:“大桥镇在城东六十里。”②在今江苏海门市东南大桥镇村。《清一统志·海门厅》:通济桥“在大桥镇”。③在今江西弋阳县西北。《清一统志·广信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