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崇州

崇州

①即隆州。西魏置,治所在阆中县 (今四川阆中市)。

②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衡州置,治所在崇义县 (今湖南桑植县)。大业初废。

③唐武德五年 (622) 分饶乐郡都督府置,为羁縻州,处奚可汗部落,属营州都督。治所昌黎县。契丹陷营州后,徙治于潞县之古潞城 (今河北省三河县西南)。后废。

④唐渤海国置,属中京显德府。治所在崇山县(今吉林敦化市东北大山咀子镇)。辖境约当今吉林敦化市东北牡丹江流域一带。辽废。

⑤五代梁贞明元年 (915) 改耀州置,治所在华原县 (今陕西耀县)。后唐同光元年 (923) 复为耀州。

⑥北宋天圣元年 (1023) 改通州置,治所在静海县 (今江苏南通市)。明道二年 (1033) 复为通州。

⑦金贞祐三年 (1215) 置,治所在涉县 (今河北涉县)。辖境相当今河北涉县及山西黎城县地。四年 (1216) 废,兴定五年 (1221) 复升为州。元初废。


(1)五代梁贞明元年(915年)以耀州改名,治华原县(今陕西铜仁市耀州区)。辖境约当今陕西铜仁市耀州区一带。唐同光元年(923年)复为耀州。(2)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改通州置,治静海(今江苏南通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南通、海门、如东、通州等市县地。属淮南路。明道二年(1033年)复名通州。(3)金贞祐三年(1215年)升涉县置,治今河北省涉县,辖境相当今涉县及山西省黎城县等地。四年,以残破复降为涉县。兴定五年(1221年)复升为崇州。元初州省仍为县。


猜你喜欢

  • 兴城镇

    即今河北迁西县治。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迁安县图:西北有兴城镇。1949年于此设迁西县。(1)在河北省迁西县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34平方千米。人口7.5万。镇人民政府驻兴城,人口 9340。

  • 松岭子门

    清柳条边门之一。在今辽宁朝阳市东南松岭门乡。乾隆 《钦定盛京通志》 卷26: 松岭在“ (锦县) 城西北九十里。在松岭门东”。《清一统志·锦州府二》: 松岭子边门 “在锦县西北九十里,东北至义州九官台

  • 雉州

    ①唐初改绥州置,治所在长城县 (今浙江长兴县南古城)。因县北雉山西得名。武德七年 (624)废。②唐天宝前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宝兴县境。后废。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长州置,治长城县(

  • 羊石城

    亦曰阳石城。在今安徽霍邱县东南。《梁书·武帝纪》:天监五年(506),“庐江太守裴邃克羊石城”, 即此。

  • 沂南县

    1940年3月由沂水、临沂、莒县三县析置,治界湖镇(今山东沂南县)。1941年12月撤销。1942年7月复置,仍驻界湖镇。在山东省东南部、沂河中游。属临沂市。面积 1798.3 平方千米。人口90.6

  • 鸡黍城

    即今山东金乡县西南三十五里鸡黍镇。《清一统志·济宁州》:鸡黍城,“《县志》:汉功曹范式故宅也,基址尚存。式与汝南张劭有鸡黍之约,故名”。

  • 咸 (鹹) 池海

    一作盐池海。在今新疆哈密市南。《新唐书·地理志》 伊州伊吾县: “南二里有咸池海。” 《元和志》 卷40伊吾县: 咸池海 “在县南三百里,周回百余里。州东北四涧水并南流,至州南七八里合流为一水。侧近皆

  • 陶吴镇

    即今江苏江宁县南陶吴镇。北宋景德二年(1005) 改为金陵镇。民国后改名陶吴镇。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南部,西依杨家大山。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陶吴,人口 6000。 古称陶吴铺,

  • 铁雨崖

    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北洱海东岸。《清一统志·大理府》 引明杨慎 《游记》: “由鸡额山而南,至铁雨崖,云是罗刹欲背盟逃逝,大士雨铁以止之,是其迹也。”

  • 黑大庙

    即白音胡硕。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驻地白音胡硕镇。清图什业图札萨克和硕亲王府 (科尔沁右翼中旗王府) 曾在此兴建喇嘛寺庙,故称此地为白音胡硕黑迪庙,俗称伊和苏莫 (大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