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州路
元至元十七年 (1280) 改硖州置,属河南行省荆湖北道宣慰司。治所在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枝城、长阳、远安等市县地。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为峡州府。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峡州置,治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宜昌、宜都、长阳等市县及远安县西部。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降为峡州府。
元至元十七年 (1280) 改硖州置,属河南行省荆湖北道宣慰司。治所在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枝城、长阳、远安等市县地。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为峡州府。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峡州置,治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宜昌、宜都、长阳等市县及远安县西部。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降为峡州府。
即琼结。今西藏琼结县。见“琼结县”。
在今江西永新县北。《清一统志·吉安府二》: 捣石村 “在永新县北四十里平原村。《安成记》,石广四尺,长倍之,其色莹黛。颜鲁公为吉州司马,行部至此,抚石而憩。叩之,其声清越,谓可捣衣。今更千年,土花不蚀
明正统八年 (1443) 升南甸州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蛮干 (今云南梁河县东北四里九保街)。辖境约当今云南梁河县,陇川、盈江两县北部及缅甸部分地区。清属腾越厅,乾隆四十二年(1777) 迁治永安城
在今越南北部海兴省西境。《方舆纪要》卷112安南建昌府: 海潮江 “在快州境。自阿鲁江分流,下通玉珠江。昔陈氏破占城军处”。
或作猛仑。即今云南勐腊县西北勐仑镇。清 《乾隆内府舆图》: 普洱府宁洱县南有猛沦。
即今陕西靖边县西宁条梁镇。清乾隆二十年(1355)于此设巡司驻守。民国时设县佐。在陕西省靖边县西部。面积288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宁条梁,人口 1520。昔村地处一条长满柠条的平梁上得
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西。《方舆纪要》卷115嶍峨县:三元洞在“县西十五里。两山并峙,东西二门高十余丈。洞分三层,可容一二百人”。在云南省文山县城西、西华山悬崖绝壁上。为一天然秀丽而险峻的溶洞,有并列
即今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北下溪乡。清嘉庆《马边厅志略》卷2有“下溪场”。
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黄埔区庙头村。《元丰九域志》卷9:广州番禺县有扶胥镇。唐韩愈《南海神广利王庙碑》谓“扶胥之口”,即此。古镇名。在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南珠江出海口附近。唐韩愈《南海神庙碑》:“庙在今
唐永徽二年(651)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